以后几天,赵柽又忙着会见分散各地的坻店,酒楼的老板经理,组织他们参观学习,让他们看到府中的一片大好形势,明白当前的任务,理解王爷的一片苦心,最后一起吃了团圆饭才放他们回去。
打发完这些外围人员,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府中早有定例,府中的众人早就领了福利奖金,各工坊也给工人结清工资奖励,放了年假回家过年,只是今年特殊的是往年负责维护治安的社丁们这次也都放了假,由王府的亲卫队接管。赵柽又按照惯例到各个庄子访贫问苦,拜访寄居这里的那些士人、隐士、致仕的老干部,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
忙完这一切已是除夕,王府中所有的人员都聚在一起,欢度春节,只是今年多了何去非一家人。这些天他作为王爷的老师列席了几乎所有的会议,参加了府里的各项活动,作为府中的主事人,看着他指挥若定,把府里的一切事务料理的井井有条,根本不像一个孩子,而所有的人也不敢把他当做孩子看待,现在看着自己的学生‘尊卑不分’的和府中的小厮,内侍,甚至家丁的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他忽然觉得不知道如何看待王爷了,他想着黄经臣曾和自己的谈话,觉得自己又明白了许多,看来自己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教育方式应该做些调整了。
……
春节过后,赵柽先到了北府亲自给新兵们主持了授枪仪式,然后就把他们都轰到马场西北的大野地里去进行实弹射击,马术训练去了,现在人多了,在府内训练还不把‘狼’招来,再说现在人多了,保密也是个重要的方面,他还不想让他们大白天下。高宠现在每天跟着王爷学文,屁股也痒的坐不住了,赵柽干脆给他挂了社丁总教头的衔,去训练社丁去啦,他出身武将世家,又跟着何去非学了一肚子理论,正好教社丁们排兵布阵,就算是实习了。
赵柽抽空盘点了下自己的家当,现在金银铜钱加上固定资产积累了有近千万贯,粮食五万多石,也算富甲一方了。可他进了自己的私库转了一圈,就脸色黯淡的出来了,军工作坊一年多只生产了五百多支火枪,他训练种子部队就报废了五十多支枪,剩下的正好全部装备给新兵们了,库存几乎为零,积累下来的子弹也不过万余发,等新兵们训练完估计也就见底了。
亲卫队组建后,赵柽也曾打过报告,要求按编制配发兵器衣甲,兵部也不赖,按照最高配置给他拨下了兵器衣甲,可赵柽一看就泄了气,东西都是好东西,可惜自己用不上。兵器长短都要,短的主要是环首长刀和短斧,长的样式主要是大枪,铁斧,铁棒,铁鎚,远程兵器当然是以弓弩为主,箭的样式更多,赵柽愣是没认清。甲是步兵札甲,也就是鳞甲,铁的,结实是够结实,分量也不轻,足有五十多斤,这要穿上追击敌人,跑不出十里就不用敌人打了,自己都累死了,也难怪宋朝的胜仗多少击溃战,难得能全歼敌人。马具人家压根就没给,禁军马军都没马骑,那东西没库存。
看着这些东西,赵柽泄了气,衣服到还可以穿,衣甲鞍配现在是严重不足,东拼西凑四处采买也只够维持一个都的正常训练,后续所需的被服衣帽也不是小数目。必须建设一家皮革被服厂,这样才能保证供应,并有所积累。冶炼厂的精铁产量现在已经到了瓶颈,严重影响军工生产,如果靠采买补充,又担心品质不达标,影响军火的质量,而后续的短兵刃,马刀的生产都需要大量的精铁,这个也得扩建,增加人手,不能再等了,谁知道战争何时爆发呢。
另外子弹也需要不少的铜,硫磺,火硝,这些都是烧钱的东西,也要大批进货,并保持一定量的库存,起码要经得起一场中等强度战争的消耗……大炮要不要造,机枪要不要做,特种部队也要组建,情报人员还要培训,赵柽把要做的事情列了满满一大篇,哪样事情都要做,而且必须要做。
军事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就好比朝鲜的‘先军政治’,赵柽和两大公司的总经理开了会,要在维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优先供应枪坊的生产物资,同时将机械工坊的优秀工匠抽调一批加强枪坊的生产力量,这边的空额就由学校毕业的学生填补上。同时枪坊一直试生产的左轮手枪,开始正常生产,然后又从工匠中找出几个好手,协助王爷开发新武器。
至于子弹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主要还是靠焰火工坊那边生产,赵柽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年产二十万发子弹的生产能力,保证训练和库存的需要。皮革厂也马上提上了日程,建厂房招工人,要求年中投产,年底生产出五百副马鞍,皮甲,提供给亲卫队使用。
当然经济方面也不能放松,这是军事的强大保证,由于现在‘山寨版’农用机械的出现,导致农机工坊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赵柽决定改变策略,采取降价促销的方法,重新夺回市场,将那些山寨产品挤出去。
玻璃作坊改进工艺,适当增加人手,利用模具吹制,这样既能简化工艺,也可以减少对技术的依赖,又可以大幅增加产量,但是严格控制国内的销量,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贸易,保持高利润。酒坊的酒现在也不愁卖,也要增加产量,利用这两个暴利产品补贴工坊的损失,维系军工生产,养活他的这支种子部队。
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开会安排督促生产处理府中的大小事情,还要审查新兵训练计划,操心他们的军事训练,培训近卫,赵柽像永动机似的转个不停,有时候他真想躲进北府里好好的歇几天,可是他看看日益混乱的局势,只能哀叹一声:时不待我,要努力奋斗啊!
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一年
政和四年三月:定王桓加冠,兖亲王遣人贺;道士王老志奉旨赴京经襄邑,兖亲王亲迎,留驻三日,请教道法;入春京畿诸路天旱无雨,兖亲王率众汲水开渠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