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舅,我们说了半天,二舅舅不同意怎么办?”赵柽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柽儿,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做主了,我马上修书告知你外公这里发生的事情,他老人家一定会同意的!”郑钰笑着说道,他今天感到从未有的畅快,自己也终于做了一回当家人。
赵柽暗笑,都说酒壮怂人胆,这烧酒足有五十度,小舅舅恐怕今天是真喝多了。不过这样也达成了双方的满意,只是苦了二舅舅郑玺,弄了个里外不是人。
当天郑钰和赵柽分别写了一封信,找了个办事稳妥的护院快马送往国公府。赵柽在信中除了对外公表示感谢外,还举荐自己的小舅舅郑钰作为新酒坊的大掌柜,由他全权负责处理烧酒的一切事务。
……
京城距襄邑不过百余里地,快马加鞭不过两天就能跑个来回,等到第三天老国公的信几乎和郑玺同时进了门。郑绅完全同意郑钰和赵柽谈妥的合作协议,府中派出的人手和调拨的资金随后就到,让郑钰留在王府打理一切,并严令郑玺马上回京,不得耽误。
第五十三章 他没出现
郑玺虽然暴跳如雷可也改变不了现在的局面,他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父亲的信任,更是恶了贵妃妹妹,回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他失落的走出赵府的大门时,回首看看春风得意的郑钰,既后悔又嫉妒,自己的位置已经动摇,恐怕用不了两年就要让给他了。谁都明白烧酒一旦上市,产生的价值将会远远超过府里的其他生意,必然会受到父亲的重视,郑钰这个过去只能当自己跟班的弟弟要咸鱼翻身了。
……
都说隔行如隔山,直到酒坊开始筹建,赵柽才知道造酒不仅仅是我找几个懂行的人建几间房就能开个酒坊这么简单,这里边道道多了,有着诸多的限制和门槛。
第一关国家对酿酒业实行专利榷酒的政策,就是要得到政府的批准,要取得经营许可证。宋代酿酒行业有官营和民营之分,官营酒业占据垄断地位,民营酒业则相对分散。这一政策形成只有官府一家,别无分店的态势,这与现代的石化‘双雄’,通信‘三霸’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当然这行的利润也极大。
取得许可证这还不算完,酒坊还不能随便建,国家给你两条路:一是你去承包国家建好的酒坊,你掏承包费,造好了酒国家给你包销,或者是按产量交税,然后你再卖,这个政策适于大宋广大的南方地区;二是卖酒麯,造酒必须用酒麯发酵,这东西就由国家控制,你买麯就得连税一块交喽,不交?对不起,不卖给你。有人说我自己造行吗?不行,私制酒麯那是重罪,不砍脑袋也得流放你三千里。这条适于北方诸州县。
这位说了,我证办齐了,酒麯我也买了,税都交了,我可以造酒了吧?官府说了,你可以造了,但是……这就是第二关了,你做好了酒,不能随便卖,你只能在划定的范围内卖酒。你说这是地方保护主义,违反wto,官差立刻亮出《大宋律》。宋代以立法的形式,严格地划分了官酒禁地,即有京师、诸道州府所在城和乡村酒场所在地,严禁越界卖酒,抓住了严惩不贷。更让人头疼的是禁地之内,不允许民户私酿沽卖。
当然政府也不是只收税不办事,无论是官营酿酒还是民营酿酒,只要不违背国家酒类专卖规定,都会得到鼓励,举办新酒上市,贡酒进京之类的盛会,刺激消费,帮你推销。
他们商定酒坊依然设在了陈汤庄子的旧址上,这里不但靠河,还有现成的窖池和水井,只需要加以扩建、添置些设备、配齐人手就能开始生产。赵柽一听郑钰念叨这些手续条条框框就急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也来烦我,我这个ceo去给你跑腿,要你这个掌柜的吃干饭啊,你和府里管事的去商量着办吧,要是办不好别怪我扣你们工钱,其实这些事情对于他们这样的权贵人家来说只是麻烦了点,办起来也好说。
郑钰扛着兖王府和沂国公府的两面大旗,约请州县的几个领导,下边负责审批的吃了几顿饭,送了点‘土特产’所有手续就全部办好了。禁地这事好说,律法上面虽然有规定,但是凡是都有例外,后边的司法解释还写着‘在官府的禁地之外或生产的酒不以出卖为目的,或是官府、宗室、品官之家、乡村小民酿造自用酒,原则上也是可以的’。裁量权掌握在陈汤手里,笔一划拉禁地向州府缩进了十里,他们的酒坊正好落在红线之外,反正规定上说‘禁地设置十里或几十里均可’,这也不算徇私枉法。另外谁敢说皇子不是宗室,国公不是品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