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页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皇位继承就有危险。

所以李重九直接抄了雍正的手段,用秘密建储制,来保障自己在位时君权的地位,反对任何人试图从中间试图分权的打算。

李重九匣中藏诏之事,激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得不遵行,所以不少臣子都是不满意的。

退朝后,有几名大臣到了姬川面前道:“姬侍郎,你是我大赵文官之胆,眼下陛下行此举不和礼制,你为何不规劝一下呢?陛下是可以听进你的话的。”

姬川听了冷笑道:“陛下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我姬川虽是要直谏犯颜,但也有分轻重的。劝立太子,并非是大赵,而是为了你们将来选出路,陛下是何人,你们这些手段和伎俩,陛下怎么会看不破呢?”

几名大臣听了不乐意了,一人道:“姬侍郎,你怎么说话的,若是天子不将立太子之意告诉我们,若是他立了皇长子为太子,我们不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了。”

姬川笑着反问道:“若是陛下今日真的是要立下皇长子为太子,你们反对有用吗?”

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见

匣中藏诏之事,在臣子中挑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李重九圣意决断之后,整个朝堂上都无人敢于反对他的意见。故而那些有心的大臣们,只能寻找另外的渠道去打探消息。他们的办法就是猜测李重九心目中太子人选究竟是何人。

朝中几名大臣都在揣测起来,论起这揣摩圣意,自是每个官员为官的基本功。

众官吏都是琢磨起来,眼下李重九三个皇子,究竟谁最有可能。按照道理来说,李重九三个皇子都有可能,但也是都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皇长子李鹰,对于注重血脉,自持汉家正统的河东士族而言,他们是极力反对有胡人血脉的李鹰继承皇位的。出身关陇的姬川常常讽刺这些河东士族,在北齐时能够奉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为主,但现在却自持清高来了。不过河东士族放心的是,李重九似也不喜欢这皇长子,其他两个皇子都封了亲王,就这个皇子还只是郡王。所以理论上说,这个皇子理论可能最小。

至于英王,李芷婉之子,李重九对她在后宫中的宠爱,几乎与杨娥皇相当,现在又诞下皇子。别的嫔妃可以说是母凭子贵,但是唯有李芷婉可说是子凭母贵。自古以来,不乏有君王爱屋及乌,因更喜欢宠妃,然后考虑用宠妃之子取代太子,甚至废掉皇后改立宠妃为皇后的。但是众官吏也知道,李重九与皇后夫妻感情一贯很好,所以这个担忧根本不存在。

最后的楚王,也是苏贵人之子,不,是苏妃之子,因为在苏贵人诞下皇子后,李重九已将她加为妃,地位仅次于室得芸与李芷婉的贵妃。

现在对于官吏而言,楚王倒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来是他血脉纯正,二来母亲身份高贵,其出身武功苏氏也是一流的士族,其祖父苏威,更是前朝的宰相。其三就是萧娘娘的态度,有传言说,因为皇后没有嫡子,所以萧娘娘有意让苏贵人将儿子,交给杨娥皇来养。苏贵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如果此举成功,有着杨家和萧家支持,那么楚王的成为太子的可能,理论是最大的。但是这一切只是猜测,因为李重九秘密立储,令人猜不到李重九究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