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然此刻心头大震,随后赶忙问道:“朝廷征兵都是有制度的,五人抽一,为何你们村里会被抽走这么多人?”
老者听到这话,看着韦然面露纠结之色,久久不敢言语,随后才说道:“此事不可明言,怕是要给大人惹祸上身啊。”
韦然此时更加好奇了,究竟是何事能让百姓觉得会让其惹祸上身。
韦然沉思片刻,就对老者说道:“先生不必担忧,有什么苦衷但说无妨,如今村落人口凋零,但是赋税还是足额缴纳,你将实情告诉本官,本官会建康自会去探明真相。”
老者看韦然言辞恳切,随后才下定决心对韦然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朝廷近年来连番大战,尤其是萧峦逆贼在位之时,为了拱卫建康,四处拉取村民入伍,此乃其一。
后来建康城破,虽然未曾遭遇大战,但是之前在朱雀桥以及宣阳门外,袁护之所用的部众尽皆都是当地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导致战死者多为平民。
后来萧炬继位之后,韦然四处挑起战火,萧炬于是又在建康附近募兵,但是萧炬募兵的原则是五人抽一,不论贵贱。
韦然又十分记恨江南士族,故而从各地士族抽取士兵中要求尽数抽取嫡系子弟,不可用家丁冒数。
随后韦然又要求江南士族不仅嫡系,就连旁系也要出征,这下可彻底断绝了士族的道路,这些士族在各地颇有名望,于是就和当地郡守联合起来,从百姓当中征兵将人数补满。
韦然作战旷日持久,连年大战,连年募兵,光是去年一年为了应付雍州和淮南战场,就先后募兵八万多人,虽然韦然在战场之上屡立战功,但是却使得底层百姓民不聊生。
冒名顶替参军的平民百姓,得胜之后也无法归家,要被留在士族府中为奴,因为众人皆被登记在册,朝廷在来征召之时,部曲都以彼此认识,故而在军中无法作假,这就导致平民百姓不是在参军,就是在士卒府中为奴。
韦然了解了缘由之后,更是好奇的说道:“此事乃是当地官员和士族沆瀣一气,欺上瞒下之举,何来惹祸伤身之说?”
老者谨慎的看了看韦然,又看了看韦然身后的甲士,低声说道:“如今秦王在朝中一手遮天,秦王明面上杀了不少士族,其实都是在铲除政敌,这些还留下来的士族,都是受秦王恩惠的人,他们如此行事也是秦王默许的,秦王才是这世上的巨贪啊。”
这话一出,韦然内心顿时是惊涛骇浪,自己为国为民,颁布了如此多的政策,怎么就成了百姓口中的巨贪。
韦然强行压制心神,驱赶走了身后的卫兵,对老者说道:“此话从何而来?秦王为朝廷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怎的就成了巨贪和奸臣。”
老者被韦然的神情吓了一跳,但是还是坚持开口辩解道:“秦王连年征战,不体恤民力,强行发动战争,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也劳民伤财,当地官员明目账单的拉壮丁,欺上瞒下,秦王却丝毫不理会,人口凋敝,税又一分不能少。我们三吴地区情况最为严重,秦王不知为何,恨我们三吴地区之人入骨,反对对江陵江州颇为优待。”
韦然此时心情也慢慢平复了下来,仔细想来老者的确言之有理,他对三吴地区一直不是特别重视,之前让张贵任三吴地区的观察使,张贵被调任之后,他就几乎没管过三吴地区的事。
韦然旋即叫来建康令,对其说道:“此庄子近三年的赋税都免了,给你三天时间,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建康令闻言,心中顿时叫苦不迭,其中关系盘根错节,真要查清,他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看到建康令支支吾吾不敢答话,韦然笑道:“大人不敢?那就本王亲自来办,让你去办,还能多少给这些人一些颜面,本王亲自去办,到时候就别怪本王大开杀戒了。”
韦然随后让人送萧业回宫,自己这是换了一身便装在建康附近四处查访,发现建康附近的村庄基本都是如此情况,天下脚下尚且如此,在往三吴地区延伸韦然简直不敢想象。
同时在探访的过程中,韦然也察觉到众人对自己有很大的误解,而且对韦然的映像几乎一致,南朝百姓文化程度不高,极容易受人蛊惑,这让韦然感觉到似乎是有人故意在民间破坏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