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华夏九年的三月,从北方来的情报越多,各种迹象也更加明朗起来。
经综合分析后,几乎所有干部都认为,明朝北方的糜烂局面,自于马政。
这些情报也表明,在大明北方发生一场大起义,不仅可能,而且概率极高。
他们对英明睿智、高瞻远瞩的伟大国君,又发自内心的钦佩了一番。
觉得国君嗅到一丝不对劲的气味,居然就能判断出,大明北方要出大乱。
其实,颜政也是从这些天的资料中,才知道大明北方的百姓过的有多苦,尤其是河北、河南两地。
他们痛苦的根源来自于马,其次就是北方士族大地主的剥。
明初朱元章深感要应付蒙古人的威胁,必须要维系一支大的兵,当时虽有官牧,可战是要从马群中挑选。
养马的成本也让朝廷些吃不消,于是朱元章大手一挥,弄出马政。让江南、江北,各养一定数量的马匹。
这种马政总共分为三条:一是“计亩养马”,一匹公马对应50亩地,母马翻番,养者可以免除上缴公粮)
二是“丁养马”,根据任务量的多领养不同数马匹,其中规:马匹死亡、或者出生数量不够,就要相应赔偿;
三是“计户养马”,按照民户数量养马,江南和北数量上有所不同。同样,要是把马匹养没了,就要接受服“差役”的惩罚。
简而言之就是给予免税的权力,风险却都归百姓,马一旦养死,就必要赔偿。
而且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养的母马可以年“产驹”,果未曾产马,就会面临数量对不上的情况,还是得赔钱。
但是小马生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并可能会更加糟糕。
因为生的越多,就意味着这户人家,要维持更多的马,担和风险都会更重。
而“计户养马”这一条,更是使得出力者,往往都最贫穷者。
有钱人有的是子逃避,地主更是着政,玩起来合理避税。
最脑抽的是,百姓养马,还必让他们自己,亲自送到太仆寺进行验收。
太仆寺一般的几十里地,远的几百里地。一路上的开销还得老姓自掏包。
收不格还要原路返,辛苦一年啥也没捞着,还要往外掏钱,这不是摆明欺负老实人?
之,马政这件事上,就体现了朱元章既要、又要、还要的想法,都他爱,其实他爱的是朱家的江山。
当民与朱江山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苦一苦百姓。
说实话,颜在看过些奇葩的政策,以及想到被这些苛政虐待的百姓,他就对大明生不出点好感。
只能说后对大明的历史,都是带着滤镜在看,只看到这个王朝的伟岸,没看到这个王朝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