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拳击之所以这么受宠,不是没有道理。
它不仅是一项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运动,而且还在丑国人最困难的时候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之一。
丑国人对于拳击类电影的偏爱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似乎他们在擂台上看着还嫌不够,非得把拳拳到肉的场面搬到大银幕上来才觉得过瘾。
据不完全统计,在100多年的电影历史当中,体育题材的影片高达3000多部, 而其中更是以表现拳击为内容的影片最多,好莱坞的制片商们竟拍出了500多部。
其中不乏一些经典之作,从早些时候的《洛奇》、《愤怒的公牛》,到后来的《百万美元宝贝》和《铁拳男人》,无一不是既能征服票房又能挣得口碑的佳作。
1929年,伴随着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暴跌,丑国进入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这次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
大量的失业和破产伴随着人们,恐慌的情绪弥漫四周。
而在这样一个不景气的萧条时刻,最能刺激丑国人,特别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劳动阶层的一项运动就是拳击。
在擂台上,激烈的搏斗似乎可以给人们疲惫的神经带来视觉上的刺激,郁闷的情绪也可以在全场呐喊的时候得到宣泄。
更重要的是,拳击台上百战百胜的英雄,更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成为丑国经济再度“雄起”的象征。
那个时候,随便一场拳击比赛的票房收入很容易就突破百万美元。
蓝领阶层们一边捂紧钱包减少消费,一边却盘算着如何买到更加便宜的拳击比赛入场券,在他们看来,宁可少吃两个汉堡包,也不能错过周末的一场精彩比赛。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拳击手中,乔·路易斯无愧是王者。
他保持拳王头衔超过11年,并成功卫冕头衔25次之多。
他参加过27次重量级冠军战,至今仍是史上最高纪录。
丑国拳击运动员们问鼎世界冠军的事迹鼓舞着民众,他们的坚韧和胜利在意志消沉的年代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希望。
其实关于拳击在经济萧条时期的作用, 就像拉塞尔·克劳在著名的卖座影片《铁拳男人》里演绎的那个故事一样:
30年代初,因一些变故而放弃打拳的职业拳击手詹姆斯一家早已穷困潦倒, 就如当时的大部分丑国人一样,现实的打击与噩运的频频光顾令詹姆斯几乎绝望。
他无力支付账单,全家甚至还要靠社会救济金过活。
尽管如此,在他心底唯一牵挂的就是这个家庭,妻子仍一如既往地给予他很大鼓励与信心。
出于对家庭的爱,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詹姆斯下定决心重拾旧业,靠拳击来赢取奖金养活全家……
这样一个为家庭而争取第二次机会拼搏的民间英雄,在影片上映之后受到了大批民众的拥戴。
用一句辨证的语言就可以很好总结拳击运动与经济萧条的关系——大萧条催化繁荣了拳击运动,而拳击反过来刺激了民众的情绪和信心。
而包括拳击在内的格斗文化的盛行,其实来源于深层的文化与法律,丑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人群都欧洲为主。
公元八世纪欧洲法庭制定了一种新制度:“斗审”。
并且规定:如果是贵族间的诉讼,就接贵族的习俗;
产生诉讼的双方以骑马、穿护身的甲胄进行西洋剑击决斗等方式来决胜负;
而如果是平民间的诉讼,则以拳击来决胜负。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司法决斗被西欧各国广泛采用。
例如,一个人在法官面前控告另一个人犯了某种罪行,而对方坚决不承认,此时法官就会让两人决斗, 谁在决斗中获胜就能赢得官司。
而输的一方就算侥幸不死, 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时候,如果当事人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向法官提出决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推翻判决。
因为人们相信:在这种由上帝来裁断的决斗中,正义的一方是不会被打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