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宝玉再回到小院的时候,已经不见了齐玉林的踪影,也不知道齐玉林都和文先生说了些什么。
只知道自从那日之后,文先生变得更沉默了些。
以往每日完成教学之后,师徒两人还能聊上一会儿天,小酌几杯,但是从那一日起,文先生却不在饮酒了,对他功课上的敦促也比往日急迫了几分。
感受到了文先生的变化,再想到往日文先生酒醉之时提到过的文启明,宝玉的心中也有了明悟:
只怕……只怕文先生是要离开贾家家学了。
想想也是好事,最起码说明文先生已经振作了起来,宝玉之前就想过,文先生毕竟才二十八,就在是人才普遍低龄化的大明,这个岁数也正是在朝堂上做出成绩的好年岁。
而且……能得这样一位大儒教授这么大半年,已经是他贾家子弟们天大的造化了。
经过这大半年的整顿,整个贾家家学学风焕然一新,不管是之前就乖巧懂事的贾兰等人,还是类似贾珏(玉爱)薛蟠之流,都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这两类人的学习方向是截然不同的。
像是年岁小,对学习有兴趣的贾兰等人,他们学习的就是四书五经,科考典籍。
而年岁大些,读书又看不到什么希望的子弟,他们学习的则是一技之长,比如说贾珏学习的就是画技,薛蟠学习的则是赏鉴,其他子弟的情况不一而足。
说到贾家子弟,就不得不说到贾蔷,本来宝玉以为他会在通过府试之后继续跟在文先生身边学习,府试之前他问起的时候贾蔷就是这么回答的。
但是等到参加完府试的琼林宴后,贾蔷居然又一次不告而别了。
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给宝玉留了一封信。
信中说他无意间得到消息,曾经有人在福州一带看到过他父亲旧主子嗣的踪迹,所以带了人前去找寻。
贾母得知贾蔷去了福州之后脸色大变,直言不让宝玉继续和贾蔷来往,甚至还想要找宗室将贾蔷一脉赶出贾家。
也是这个时候宝玉才意外得知,贾蔷的父亲贾璟以及原身的大伯父贾赦当年居然是至交好友,还都曾是义忠亲王的伴读。
甚至九年前义忠亲王去江南一带巡查,贾璟都是代替嫡妻丁氏病重的贾赦前去的,这也就解释了贾赦当初为什么会觉得那枚玉石兔子面熟的原因。
后来随着义忠亲王谋反的消息传了来,贾璟和贾赦是义忠亲王伴读这件事就变成了贾家的禁忌。
贾蔷这个正派玄孙才被贾珍接回了宁国府,按照这个来推断的话,贾蔷口中的“父亲旧主”指的就是义忠亲王。
不过听闻义忠亲王只有一个嫡子,也就是之前暴毙的锦荣世子,这个子嗣,估计是和秦可卿类似的“外室子”之流。
说实话,宝玉其实并不看好贾蔷去福州那边寻什么外室子的。
当初他也是把原书看过几次的人,至少在前八十章,并没有这个外室子的描写。
就连秦可卿这个外室女,如果没有他的搭救,也早已经香消玉殒了。
当然,不看好归不看好,他也没有替别人决定命运的意思,毕竟若是贾蔷真的在江南找到了义忠亲王的子嗣,说不定到时候也是贾家的一棵救命稻草。
也是因着这个想法,宝玉苦劝贾母,贾母或许觉得宝玉说的也对,毕竟人海茫茫,贾蔷人单力薄,能不能找到还得另说。
而且,贾蔷目前可是贾家唯二的生员,真要是把他赶出了贾家,那对贾家来说也是极大的损失。
去和族老们商量,说不定还会将贾赦当年的事情翻出来,这样根本得不偿失。
再说回文先生,宝玉其实还是很担心他的处境的。
文父当年确实是清流之首,也有不少故旧弟子,但是毕竟已经过世多年,人走茶凉,当年的那些人还卖不卖文先生这个面子都不好说。
更何况,与文先生作对的还是文父的另外一位后辈。
想到这里,宝玉不由又有些奇怪,文先生是因为心灰意冷,所以挂靴而起,那文启明呢?
为什么文启明自己不出仕,反而要打压自己出仕的亲弟弟呢?
或许是为了解开他的困惑,赏艺院“别样大明——十五州系列风情演出”拉开帷幕之后不久,宝玉不仅在赏艺院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大师伯,也见到了大师伯身后的贵人。
这次风情演出的预热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因着蝶女积累下的口碑,加上风情表演爱国主题鲜明、地域特色浓郁的特点。
第一场结束之后,别样大明的演出再一次成了街头巷尾,人尽皆知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