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马车之内,刘荣和窦婴相对而坐。

窦婴率先发言:“不知殿下有何赐教?”

显然,对于刘荣强行把他留下的行为,窦婴很是不满。

面对窦婴不是很礼貌的语气,刘荣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他知道,这段时间的灾情着实折磨的窦婴够呛。

“窦内史,最近辛苦啦。”

刘荣首先揶揄了一句,随即说道:

“今日我亲自视察了章台街上的粥场,办的很好,让许多嗷嗷待哺的灾民吃上了一顿饱饭,这是好事啊。”

“但我不知,按照这样的供应方式,粥场还能维持几日?”

“据我所知,太仓能够拨付的存量可并不多啊,一旦粮食耗尽,内史又该如何?”

窦婴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也是他目前最担心的事情。

太仓的粮食虽然多,但也不够全长安城的人吃的。

皇帝目前拨付的粮食,仅仅只够五日之用,五日之后,众多的粥场就要断粮了。

更何况,灾民还在不断的用来,如果灾民的数量继续增加的话,连五日都维持不了。

之后,再向汉景帝要粮食,那可就难了。

能够再要到二三天的粮食就是万幸了,毕竟总不能因为救济灾民,让文武百官饿肚子啊。

郅都虽然已经开始向大户们借粮食了,但是进度很慢。

如果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谁也不愿意借给朝廷粮食——大家都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的买卖。

郅都无奈,只能寻他们的过错,以这种方式来逼迫他们。

牢房里的犯人与日俱增,但是粮食并没有搞到多少,“借粮行动”的效果很不好。

窦婴估计着,郅都就是把全长安的权贵们都得罪了,能够筹集十五日的粮食,就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十五日后又该如何呢?

。。。。。。

“粥场的存粮,不过能够维持五日而已。”

听到刘荣问起了粮食问题,窦婴据实而答。

对此他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他也想知道,刘荣特意叫住自己,到底有什么目的,总不能就是闲聊吧。

“那内史可有办法解决粮食问题?”刘荣追问道。

窦婴摇了摇头,这可太难了,他又没有什么神通,可以凭空变出粮食来。

刘荣见状,一笑,道:“我但是有办法。”

窦婴闻言,眼睛一亮,果然。

他屈身一拜,诚恳的说道,“请殿下教我!”

刘荣点了点头,开始娓娓道来:

“朝廷的府库虽然充盈,但是想要妄图凭借长安一地的官方存粮渡过灾荒,无异于痴人说梦。”

“实话告诉你吧,太仓的粮食储量已经告急了,之前拨付给你们的那些粮食,已经是极限了,不会再有新的粮食给你们了,否则,宫里的粮食就不够吃的了。”

“朝廷想的是从外地掉粮食。虽然关东的粮食正在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但是远水难解近渴,等粮食到了,灾民们估计早就饿死了。”

窦婴点了点头,这些他都清楚,所以他才如此的为难。

。。。。。。

只听刘荣继续说道:

“其实,长安本地的粮食还是不少的,如果能够全都集中起来,度过这次灾荒完全不成问题。”

“朝廷的太仓里粮食虽然不够,但是其他地方还有不少的粮食,比如城外那些军营附近都有大型的粮仓、比如各个王府、侯府、高官乃是富商家中,都有数量不少的存粮。”

“问题是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出来。”

“郅都的办法肯定行不通,让他们自愿捐献粮食,无异于用刀子再割他们的肉,他们就是把粮食烧了,也不愿意白白送给朝廷。”

“求利避害乃是人的天性,如果让大家都能得到好处,相信他们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得想办法把救灾变成生意,让大家全都能从救灾中得到好处,他们才能愿意帮忙。要想救民,这是唯一的办法。”

“比如说,入粟拜爵,就能够让他们得到好处。如今,大汉继承秦制,实行爵本位,将全体臣民按照爵位分成二十等,都享有一定的特权。大家都想要更高的爵位,却苦于没有门路。”

“如果按照百姓捐赠的粮食数量,以此赐给他们相应的爵位,捐赠的越多,爵位就越高,相信他们一定会积极踊跃的捐赠粮食的。”

“不花费朝廷什么资源,只通过一些虚名,就募集了粮食,岂不美哉!”

窦婴闻言,一喜,这确实是个办法。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会造成爵位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