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归属感?”
对于赵昆的新奇言论,嬴政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第一时间询问赵昆。
赵昆觉得自己能参与历史上没有的大事件,顿时来了兴趣。
于是他笑着说:“除了文化之外,我们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想,用中原的各种事物去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更加亲近中原。”
说到这, 顿了顿,又意味深长的道:“只要让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认可中原,那么对秦国,自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
“也就是说,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跟中原人差不多,不需要别人去强迫他们承认?”
“没错。”
赵昆点头道:“只有这样的他们, 才符合我们的利益。”
其实这种思维, 在后世屡见不鲜。
不少外地人, 甚至农村人,来到大城市,为了得到城里人,当地人的认可,不断学习他们。
使得外地人和农村人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变成了新城里人。
这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不需要任何人去强迫。
“其实,当初在设立科举的时候,我少考虑了一环节,现在父皇提出这个思路,我倒是有了新的想法。”
“哦?”
嬴政挑了挑眉,笑道:“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吧。”
“父皇说给他们诗书典籍,他们就能读书,那么,是不是可以让那些乌桓和鲜卑族人, 通过科举考试,来我大秦读书, 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原文化?”
赵昆说着,面带兴奋的道:“这样一来,他们就像我大秦散发出去的种子,播种到他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壮大,直到遮盖所有区域。”
“让他们通过考试来大秦读书?”
嬴政愣了愣,有些不解的问:“去哪里读书?”
“大学啊!”
赵昆理所应当的道:“秦国最高学府是博士宫,再往下,就是大学。让他们来大学读书,不是正合适吗?”
“合适倒是合适。”
嬴政沉吟了一下,面露无奈;“可大学还没创办,怕是实施不了。”
“实施不了也是暂时的。”
赵昆笑着道:“想让乌桓和鲜卑人来秦国读大学,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秦国的大学肯定是要创办的,而且越多越好,不仅乌桓和鲜卑,以后全世界都要来我大秦留学。”
嬴政眼睛大亮, 抬手道:“你接着往下说。”
“其他国家先不提, 就说乌桓和鲜卑, 让他们的人来大学进修,来秦国生活,等他们有了好的学问,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担任地方官吏,参与朝政议事。”赵昆侃侃而谈。
嬴政眉头微蹙:“你还打算让他们当官?”
显然,让异族人学习诗书典籍,甚至在秦国生活,他是可以接受的,但让异族人当官,甚至参与国事,即使思想不那么迂腐的始皇帝,也接受不了。
却听赵昆又道:“父皇,你抱着这种思想,之前的归化思路也就行不通。”
“这是为何?”
嬴政有些不解。
赵昆笑着解释:“你把他们当异族,那朝中大臣肯定上行下效,长此以往,我们是我们,异族依旧是异族,他们怎么可能把自己当秦人?”
“这”
嬴政迟疑了一下,点头道:“你说的不错。”
“其实,只要我们不把他们当异族,归化他们,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呵呵。”
嬴政笑了:“还是你小子想的远。”
“父皇作为大秦的皇帝,自有傲气,让您接受异族,确实有些不容易。”
“且不管容易不容易,你继续说下去便是。”
嬴政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赵昆看了他一眼,又接着道:“让他们来秦国读书和生活,是为了让他们更了解我们,亲近我们,让他们参与国事,是为了培养他们共同的治国理念;
我这么说,父皇应该可以理解吧?”
嬴政笑而不语,显然已经理解。
赵昆顿了顿,继续道:“虽然我们让乌桓和鲜卑人来秦国读书和生活,甚至当官参与国事,但不能永远留他们在秦国。”
“等习惯秦国生活,学得治国理念,得友好的让他们回国,如此一来,便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国人。”
听到这里,嬴政已经明白了赵昆的思路,稍微沉吟,便笑着道:“你说咸阳会是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不如让乌桓和鲜卑的贵族来咸阳?”
“嗯?”
“你小子刚刚不是还说上行下效吗?”
嬴政有些好笑的道:“除了让那些学习诗书典籍之人来秦国生活和学习,还应该让乌桓和鲜卑的贵族来咸阳游玩,等他们见到了咸阳的繁华,会加快他们国内的变革。”
“这个思路不错。”
赵昆点头:“倒是可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