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前面那些的人的决定是明智的,他们的继任者们很快便清楚了为什么他们的前辈放着这么个自由自在的肥差不干,哭着喊着哪怕挨骂挨打也要回去了。
只是很多事情想明白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不过很显然,前辈的示范是有用的,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必须跑否则不死也要疯,但是直接像前辈一样提辞呈肯定不行了,要被一刀劈了的。
这时人的劣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既然跑不了那就多来点人吧,本着“有福独享有难同当的原则”,第二波被坑的人在一起商议后集体向各自山寨报告太平城现在已经非常虚弱不堪一击,只需要大军一到便能够大破其城,尽享荣华。
在这群人的大力鼓动下,各个寨子很快派出了主力,并且组成了“联军”。
这样一来,十六字方针能够发挥的效果便很有限了,并且风险提高了不少,李际遇让史千斤和郭梁都暂时收紧了袭扰。
困境再次显现。
站在历史上回望不应该仅仅看到时代的不足,并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去嘲讽,每个时代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次李际遇的学习对象就很近了,毕竟才被咱们伟大的崇祯皇帝砍了七年,明末历史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明末一大狠人,作死集大成者,赫赫有名的明末将领——袁崇焕。
抛开争议,以及那些有的没的,袁崇焕在辽东打败皇太极时的经营策略绝对是有学习借鉴意义的。
当时袁崇焕高升离京前往辽东之前,另一位著名人物熊庭弼问袁崇焕道:“操何策以往?”,袁崇焕对曰:“主守,后战。”
这句话不难理解,也就是熊庭弼问袁崇焕“你去有什么办法吗?”,袁崇焕的回答也很简单“先守,再攻。”
是个人都能听懂,但是真理往往如此,简单但是绝对管用;以这个思想策略为中心,袁崇焕先后大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留下赫赫威名。
虽然现在这里不是辽东,李际遇手下也没有关宁铁骑,但是很多东西就是很凑巧,这里又集齐了几乎和当时袁崇焕面对的几乎一样的条件和境况。
坚固的城池,袁崇焕有,他李际遇也有就是破点;像土匪一样而且量多又强的对手,袁崇焕有,他李际遇也有,而且是真土匪;还有其他种种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反正就是一句话,抄作业就完事儿了。
当然直接照抄肯定不行,前世那些抄卷子甚至把别人名字都抄上去的大仙已经演示过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