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电源供应,电推进发动机不再运行,尾部通红的矢量推进单元板开始迅速降低温度。
韩元并没有急着上去检查,只是站在不远处隔着依旧炙热的空气眺望了一眼。
发动机尾部的耐高温混凝土墙不出意料的已经被熔穿了,半米厚的水泥墙中心部分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透亮大洞。
稍稍检查了一下电推进发动机的情况后,韩元径直的前往了计算机房。
电推进发动机运行了两天,晶体管计算机同样运行了整整两天。
他要先去停止晶体管计算机的运行,顺便初步检查一下数据情况。
然后再回来将冷却下来的电推进发动机运回钢筋厂房内,等待后面的检查。
虽然目前这台晶体管计算机里面还没有安装控制系统等各种软件,但通过磁芯板本身自带的运算规则往磁存储里面写入一些数据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两天的时间,电推进发动机一直在运行。
上面安装的各种探针每隔十五秒就会将数据传回来一次,也就是一分钟四次。
这种频率的传数,针对发动机这种顶尖精密的仪器是严重不合格的。
现代社会各项专业仪器能做到每秒一次,每秒十次,甚至是百次,千次的传数,然后通过程序进行统计分析数据。
但韩元也没办法,他暂时做不到这些。
倒不是探针做不到一秒钟传递一次或者一秒钟传递多次数据,也不是晶体管计算机和磁存储写入数据的速度跟不上。
一是担心磁存储的存储量不够,二是数据量太大,他分析不过来。
一秒钟一次的数据写入,一分钟就有六十次,一小时就是三千六百次数据写入,一天就是八万六千条。
而电推进发动机上安装的探针可不止一个,离子探针、电场检测针、温度检测针、电流电压检测针等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数量可不少。
如果不控制一下数据写入速度的话,即便是之前就预先制造了多张磁盘,韩元也担心存储量不够。
毕竟他现在的用的磁头写入工具是没法和现代化的比拟的,一条数据占据的磁盘区块也远比现代化的磁盘大。
一张磁盘,即便是直径超过半米,也存不了太多的东西。
这些在后面都还是需要改进的,只不过暂时他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
地球、华国。
下午还在魔都的陈正华傍晚就已经赶回了京都。
一场紧急会议召开,作为特别行动小组组长,全权负责韩元直播间的他被大长老一个电话喊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