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宪要当尼姑?

聚云楼的段子讲了几日,也就没了后文。

开封城王孙贵戚间的风流韵事多了去,相互间争风吃醋的趣闻比比皆是,比这还要狗血奇葩的桃色趣谈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坊间议论的风向很快就被其他事情吸引。

最近一件吸引开封百姓关注的事情,莫过于东京时报的创立和首刊发行。

原本都城百姓了解时政和朝廷动向,只能从官方邸报流传出的只言片语来推断、猜测,如此一来容易造成谣言满天飞,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百姓们便惶惶不安。

现在好了,有《东京时报》这类面向普通百姓发行的官方报刊,以官方口吻向百姓解读时政新闻,宣传朝廷政策,让都城百姓们有机会接触了解到最新的朝廷动向。

新闻署在御街、横街,开封旧城区的广福、咸宁、景福、春明四大坊市各自设立一处报刊售卖点,面向百姓公开发售,首刊三千份一经上市,不到半日便被哄抢一空。

每份时报定价五文钱,不算便宜,但也不能算太贵,以都城百姓的消费力完全可以承受。

购买时报的不光是士人学生,还有许多在京官员。

不管是谁,先期购买都要现场排队。

朱秀打算先发行几期看看市场反响如何,往后再推出月刊、年刊、合刊,按月、季度、年等不同时间段预订投送上门等服务。

等东京时报在开封城打响名头,彻底普及开,再用官方推广的方式,在全国各府州设立分号。

朝廷邸报主要抄送给在京官员和天下府州县主官,东京时报作为服务对象更广的官媒喉舌,起到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首刊报纸为了造足噱头,朱秀请示过郭威后,把近来朝廷上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大张旗鼓地在报纸上公开宣扬。

甚至邸报和吏部文书都还没出尚书省,东京时报就已经完整刊载了这部分内容。

譬如中书舍人徐台符升任礼部尚书,充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韦勋调任尚书右丞;原尚书右丞于德辰调吏部侍郎

外地藩镇方面,潞州节度使常思调任宋州节度使;相州节度使李筠移镇潞州;邢州安国军节度使刘词移镇河阳

时报还刊载了几件天下大事,成功引起坊间热议。

一是九月初,契丹小股兵马入寇深州、冀州,官家遣相州防御使刘诲率兵追剿。

二是宰相、枢密使王峻上表请辞宰辅之位,三次上表,三次皆被驳回。

三是齐王、邺都留守高行周病逝于开封,官家下诏追赠秦王,加恩高氏一门。

侍卫司都指挥使王殷接任邺都留守,执掌天雄军。

三大重磅消息一经发布,引得坊市热议纷纷,东京时报的风头一时无两。

报刊副版还刊登了几篇评论文章,以头篇署名为四有先生的文章反响最为热烈。

此人在文章里,详细分析了此次契丹兵马入寇的经过、原因,由此展开,综合论述了目前河北防务情况,还顺带介绍了辽国新帝耶律璟的人物生平,详尽分析目前辽国统治上层的各大重要人物。

文章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次在辽国和北汉刘崇勾结下,对我大周出兵袭扰,试探我朝河北防务虚实,有预谋的敌对行动。

文章洋洋洒洒占据大半副版,字数虽多却丝毫不显冗长,新颖的断句法读起来令人舒服顺畅,成了开封士人热议的焦点。

紧接着有好事者很快爆出,四有先生就是那位少年得志的传奇人物,大周最年轻的开国侯朱秀。

朱秀之名再一次轰动全城,特别在士林间成为绝对的时代顶流。

自天降勐人耶律阿保机现世以来,发迹于西辽河的契丹人逐渐对中原汉人形成侵略之势。

历数各朝人物,和契丹打过仗的不在少数,但对契丹发迹史和混乱的部落贵族史如数家珍之人,二十余年来屈指可数。

四有先生这篇纵论契丹的文章一出,开封士林阶层盛赞他是如今朝廷上最了解契丹的臣子。

毕竟是拜在檀州隐士的门下,而檀州如今划归在辽国幽都府治下,脱离中原管辖已长达十四年之久。

从小长在契丹人眼皮子底下,对契丹蛮子能不了解吗?

当朝另外一位“契丹通”,则归属于冯道。

无他原因,活得够长。

许多历史事件不过是人家的人生经历而已。

新闻署和火器监都是新立衙门,朱秀身为两大主官,还兼着时报主编、首席特刊作者,终日忙得不可开交。

火器监有安守忠加入帮衬着,倒还能忙里偷闲,不过新闻署就需要他亲自坐镇,毕竟东京时报刚刚打响名头,后续几刊还需要几篇重量级文章压仓。

期间朱秀亲自到高家吊唁高行周,见到了高行周之子高怀德。

高怀德二十六岁,生得忠厚倜傥,在开封勋贵衙内圈层里,算得上允文允武,是最为出色拔尖的一小撮。

高行周死后,郭威亲自到府上吊唁,加恩高氏全族,高怀德升任东西班都指挥使,成为殿前禁军又一员大将。

朱秀和高怀德交情平平,在灵堂叙谈片刻便告辞离去。

不过高怀德和赵匡胤的深厚感情却让他留下印象,谁叫俩人自幼相识,赵大还是高怀德的大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