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连子街。
李元芳的家就在街尽头。
进了院子,李彦转身,对着跟在后面抬着箱子的两人道:“两位武侯辛苦了。”
“阿郎言重了,我们当不起!”
这两位,就是安县尉派给李彦的跟班差吏,张环与何竟。
都是方正脸,塌鼻梁,小眼睛,一个身材高大,一个略显精瘦。
他们放下箱子,抱拳道:“阿郎还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我先看看。”
李彦走到箱子面前打开,一匹匹绢帛露了出来。
这可相当于一大箱钱。
唐朝实施的是“钱帛兼用”制度,“钱”是铜钱,“帛”就是绢帛。
经常有天子赏某大臣五百匹绢、八百匹绢,就是在打赏,数目还都不小。
李彦直接开箱,倒不是炫富,他取出一匹布,询问道:“在凉州,这一匹可以换多少文?”
“织工精美,色彩光鲜,这是蜀锦啊!”
何竟上前看了下:“这1匹至少卖900文钱,如果胡商急着收,1匹可以卖到1缗钱。”
1缗钱就是后世俗称的1贯钱,唐朝相当于1000文,缗是穿铜钱用的绳子。
李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暗暗咋舌。
他印象里,唐朝1匹上好绢布,售价是500文左右,怎么直接翻了倍?
张环在边上察言观色,解释道:“自与蕃贼开战后,市价日涨,这是公道价,我等不敢虚言。”
李彦恍然:“原来如此。”
一旦打仗,物价必然飞涨,这是古代小民最难熬的一点。
要知道安史之乱后,物价直接翻了十倍,现在还不至于,张环又道:“凉州这里,原本1文钱能买2个鸡蛋,5文钱1升醋,11文钱1斗米(约125斤),40文钱一只鸡,50文钱一斤盐,600文钱一头猪,现在都要涨上三四分……”
李彦默默换算了下。
在安史之乱前,唐初1文钱约等于后世两元人民币,对比下日用品的价格,大部分还行,除了盐和布。
盐没办法,布帛则不都是这个价格。
普通老百姓穿的粗布,几十文钱就能买一匹,一匹可以做两套衣服。
丘英赠予的大箱子内,不仅有蜀锦,还有四套成品衣服,李彦初步估算了下,对于目前的资产,心里有了数。
他对钱很有兴趣,因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古代物质条件本来就差,再穷的话,那过的真是太难受了。
现在可以改变生活,同样用钱收买人心,也是最快捷方便的。
李彦从中取了两匹蜀锦,分别递给张环何竟:“两位是能人干吏,接下来多蒙照顾了。”
两人动容:“阿郎尽管吩咐就是,我们地位低下,怎敢受此等厚礼!”
“英雄不问出处,我一向是这么觉得的。”
李彦摆了摆手,脸不红心不跳,语气那叫一个由衷:“称阿郎太见外了,叫我六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