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贾珩:其实,他担心可能是仙人跳……

江户,德川幕府

明正天皇兴子沐浴而毕,在侍女的伺候下,换上了一身刺绣凤凰图案的华美宫裳,其人头上梳起端美妍丽的云髻,身上配有各式首饰。

这位倭国天皇肌肤白皙,脸蛋儿白净如玉,在日光的照耀下,颇见明丽。

这会儿,就在侍女的陪同下,在一方几案后跪坐下来,二十六七岁的丽人,此刻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一举一动都无声散发着丰熟、魅惑的芬芳,恰好与那张清纯、柔弱的脸蛋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会儿,渐渐听到屏风外间传来的谈笑之声。

贾珩与后光明天皇相伴进入厢房之中,目之所及,就可见一位身形娇小玲珑,碎花裙裳的丽人,娴静而坐,秀美玉容上满是甜美、可爱的气韵。

明正天皇兴子,似乎也心有所感,不由抬起螓首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蟒服,身形挺拔的少年武侯与自家弟弟携手而来。

其人眉眼冷峻,目光明亮剔透,湛然有神。

不知为何,明正天皇愣怔了下,忽觉好像看到了浩瀚银河。

“姐姐,我给你介绍,这是大汉的卫国公。”后光明天皇,面上笑意繁盛,向兴子介绍了一句,轻声道。

明正天皇连忙起得身来,盈盈行了一礼,声音珠圆玉润:“兴子见过卫国公。”

按说,一位曾经的天皇不可能对一位陌生男子自报闺名,但贾珩一来是国公,二来是以示亲近之意。

贾珩声音温和道:明正天皇不必多礼。”

明正天皇的气质有着大和抚子的温婉、清纯,并没有如染黑牙齿,本来对天皇而言,这个也更多取决于个人爱好。

其实,论起容颜明媚比之钗黛还是要差上一些的,但那股独属于小日子的气韵,却难以言说。

但正如岛国名监督所言,美女到一定颜值,已经没有多少区别,更多还是身份的加持和气质的迥异。

后光明天皇看了一眼似有“王八对绿豆”模样的两人,目光闪了闪,心头不由涌起喜悦之意。

果然,他听一些汉国将校提及过,这位卫国公喜好女色,如今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贾珩落座下来,抬眸看向明正天皇,问道:“明正天皇,多大年岁登的基?”

明正天皇轻轻笑了笑,道:“自五岁登基,在位十四年,后来退位给了阿弟。”

说着,目光温和地看向一旁的异母弟后光明天皇。

贾珩点了点头,出言赞道:“明正天皇真是一位高风亮节,友爱亲朋的人啊。”

明正天皇被那少年两道灼灼目光打量着,不知为何,芳心深处就砰砰跳了起来,道:“卫国公,今年多大?”

贾珩点了点头,道:“刚满十八岁。”

他与崇平帝登基的年岁差不多,如今是崇平十八年,他虚岁已是十九岁,还好少年成名,风华正茂。

明正天皇眸光柔润盈盈地打量着那少年,说道:“那卫国公真是少年英雄,原本以为能够写出三国话本的男子,是一位世情练达的耄耋老朽,不想竟是这般的年轻英俊。”

这会儿,后光明天皇眉眼凝了凝,见两人对话颇有几许亲昵之意,暗道一声…妥了。

于是,轻笑说道:“姐姐,别只顾说话,与卫国公喝一杯谁就才是。”

明正天皇闻言,眉眼低垂,脸颊浮起酡红红晕,颤声道:“是兴子失礼了。”

倒不是这位女天皇对贾珩多么喜欢,而是以其心智,早就猜到了后光明天皇的意思。

说着,端起几案上的茶盅,斟了一杯水酒,道:“我敬卫国公一杯。”

言罢,一张秀丽、明媚的脸颊两侧浮起浅浅红晕,玫红团团,娇艳动人。

贾珩也举起酒盅,喝了一杯,道:“明正天皇真是好酒量。”

明正天皇玉颜甜美,妙目中恍有清露闪烁,柔声说道:“卫国公这次率领兵马来到江户,驱逐鞑子蛮夷,解救我大和百姓于水火,兴子再敬卫国公一杯。”

说着,又拿起一把青光流玉酒壶,在酒盅中斟了一杯,然后举起酒盅,一仰脖子喝了。

贾珩道:“我大汉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忍见日本百姓受鞑子欺凌,这才跨远征,吊民伐罪。”

明正天皇点了点头,那张婉丽、明媚的脸蛋儿,已有些红扑扑的。

贾珩抬眸看向明正天皇,此刻,丽人两侧脸颊已经现出朵朵醺然微红,柔声道:“兴子不擅酒力,不如还是少饮两杯。”

明正天皇道:“还未谢过卫国公对阿弟的看护之情,当需敬卫国公一杯。”

贾珩点了点头,也举起酒盅,说道:“明正天皇客气了。”

明正天皇拿起酒盅,几是一饮而尽。

这会儿,后光明天皇起得身来,容色微顿,柔声道:“阿姐,先和卫国公叙话,我去去就来。”

说着,绕过一扇石竹云母玻璃屏风,未及两人唤住,就已不见了踪影。

一时之间,就剩下明正天皇与贾珩两人,气氛顿时有些暧昧了起来。

贾珩愣怔了下,旋即,两道锐利剑眉之下,目光灼灼地看向明正天皇,问道:“明正天皇似有话要说?”

明正天皇抿了抿粉唇,柔声道:“如今国家残破,德川家擅权专政,皇室大权旁落,卫国公乃是大汉的名臣,可有一计教授我们姐弟?”

贾珩道:“其实,大权旁落,这未尝不好。”

明正天皇:“???”

贾珩道:“天皇之位传至令弟,已经传至一百多代,幕府来来回回多少,但天皇家族始终不易,中原王朝何能及也?”

眼前这位女子可不是什么不懂的樱花妹子,而是在德川幕府主政之时,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曾经担任过一任天皇的女子,政治智慧绝对不低。

明正天皇闻言,若有所思,问道:“此言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