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银币”不够,倒不是说楚光缺钱了。
说句玩笑话,身为游戏策划的他改个数值也就动动手指,怎么可能缺钱?
巨石城的筹码、企业的cr和军团的第纳尔这些“外汇”另说,“银币”这种东西对楚光来说还真就只是一个数字。
只要有需要的话,他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当然,为了防止恶性通胀,他还是会让小柒帮忙做一份报表,以月度为单位统计避难所的生产与物资消耗,有计划的制作预算表格,以确保404号避难所这个正在逐渐壮大的组织,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虽然银币可以随意发,但之前用来作为“银币”的“游戏币”却不够用了。
起初因为没有铸币条件,楚光采用的是和巨石城类似的方法,使用某家电玩城的游戏币作为等价交换物。
这种游戏币和筹码类似,表面纹理和图案具有一定的辨识度,专属的币种和logo设计又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只有在特定的电玩城才能找到这种硬币,并且这家电玩城位于清泉市外,小规模使用的情况下,能在拾荒的时候恰好捡到那等于是做梦。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硬币的设计特殊,和巨石城的筹码一样,具有一定的防伪技术。
以废土上的制作工艺,想要造个一模一样的出来不说能不能,肯定是不值得的。
然而这种货币的缺点也很明显,无法复刻也就意味着没法随意发行。
总不能用“磁约束等离子体”切一个出来吧?
那成本也太高了!
无论是用作切割工质的惰性气体,还是给设备供电的聚变电池,在废土上都算是不可再生之源,用一点少一点。
用完了的话,只有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再弄到。
不过好在当时楚光拿到了避难所的b2层权限,找到了堆在仓库里v,通过v推行货币电子化,从玩家们的手中收回了一部分货币,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然而,随着新玩家的涌入,以及银币逐渐流入周边幸存者的手中,他那几十万枚硬币最近几乎是光速蒸发,发到现在居然只剩下几千枚了!
等到下个月,楚光还得给nc们开工资。
到时候总不能打白条吧?
明明仓库肥的一批却发不出工资,那可就搞笑了!
因此,第二代货币的发行势在必行!
目前,前哨基地的黄金储量约五百公斤,银的储量相对较高一点,达到了四千公斤,倒是能做一些贵金属货币出来。
然而问题在于,废土上的贵金属并不算什么稀缺的东西,而这一点从推行“金本位”货币政策的军团身上就能看出来了。
一枚第纳尔的重量是9克,黄金的净含量在4~5克左右,当前行情下购买一名身强力壮的非速成款克隆人奴隶,需要1000~2000第纳尔,换而言之就是8~10公斤黄金。
一名千夫长就可以支付起二十万第纳尔的赎金,相当于一吨黄金,这要是按照现实世界的物价计算,怕是得上亿软妹币了!
很显然,废土世界战前社会的黄金储量,和现实世界的黄金储量不是同一个量级的,至少也是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而人均保有量更是没法比较。
否则,也不至于一名千夫长都能拿出足足一吨的黄金了。
因此,贵金属本位在废土上是很难行得通的,而且是和地球上是截然相反的原因。
军团选择用数量解决这个问题,依靠数量撑起了价值。
企业则是纯粹的信用货币,使用高度防伪技术的纸币,类似现实世界各国主流货币制度,方便随时调节货币供应。而理想城的金融业之所以发达,也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离不开关系。
不过相对的,这也导致cr的购买力和影响力,在东海岸之外的地方总是飘忽不定。
哪怕是企业自己的商队,也更喜欢以物易物,甚至宁可用军团的第纳尔,也不愿意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纸。
毕竟在他们的工业体系中,黄金还是有些用处的,只不过供应量稍微大了点所以不太值钱罢了。
其实,无论参考哪条路线,都是不可能存在最优解的,只有最符合当下需要的选择。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楚光综合了论坛上的小玩家们讨论交流时提出的一些设想,在采取信用本位为主的货币制度前提下,给货币附加一定的稀缺属性。
第二代的货币仍然沿用银币的设定,不过不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银币,而是由避难所方面自己设计并铸造的银币。
该银币的重量暂定10g,由90银和10的铜铸造,搭配面值100的纸币流通。
至于铜币,将逐步暂停流通,直到完全退出市场。
老玩家们可以用电子支付,但新玩家和大多数nc都不行,往来此地的废土客和商队们也不行。
新版货币主要是为了这部分人而推出的!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银币的币值严重超过金属本身的价值,楚光打算在两个版本之内,主动通胀百分之五十左右。
具体方案为,在维持复活费不变的情况下,上调农产品、猎物、垃圾等其他原材料的nc商店收购和售出价格,将最小的交易单位提升到1银币以上。
至于武器、子弹等工业品的价格则维持不变。
自从新工业区建立之后,工业品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正好能对冲掉一部分通胀带来的影响。
让更多的玩家能消费起子弹和更优质的武器,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增强了。
与此同时,随着原材料的上涨,nc的工资和玩家任务的基础收益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猎人打到的猎物在新版本差不多能翻个两倍。
这也算是平衡不同玩法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了。
……
新工业区。
废弃轮胎厂的一角,紧挨着警卫哨所的砖房内,一大堆废旧的零件陈列在这里,其中一部分已经被组装成了可以用的机器。
几名穿着穿着毛皮衣服的工人,正在往一大锅棉麻等植物纤维熬制的纸浆内,加入特制的碱性施胶剂。
生产作业如火如荼进行。
旁边的木箱子里,已经生产了一批产品。
这些纸张在自然条件下呈现亚麻灰的颜色,透光时会微微泛蓝。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在纸浆中加入了蓝伞菇晒干后磨成的菌粉。
楚光也没想到,自己压在仓库箱底吃灰的那些蘑菇,居然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站在箱子旁边,楚光的手中捏着一张切成方块的纸片,食指和拇指夹着它摩擦了一会儿之后,看向站在一旁的老人。
“这种纸,你们一天能生产多少张?”
听到管理者大人的询问之后,老人恭敬的回答道。
“大人,生产这种纸张除了需要蓝伞菇之外,还需要一种特殊的荨麻。虽然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但冬天很难找到。如果原材料供应充足,我们一天生产500公斤左右都没问题。”
老人的名字叫吴木,来自河谷行省中部的幸存者聚居地,是半途中加入的九黎他们,跟着流民队伍一起来的清泉市北郊。
在成为流民之前,他曾是一名造纸匠,并以此为营生。
造纸匠这种职业,在废土上相当罕见,毕竟纸张根本不算什么稀罕物。
即使现金在人联时代的交易中占比不到1,遗留下来的钞票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