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决心

和12年1月5日,农历11月19,尽管距离春节尚有一月城的街道上已经的呈现出浓浓的年味。按几年来形成惯例,元旦后,全国各城市,开放街道集市,曾经的人行道、便车道到处都是摆放整齐的摊位,摊位前挤满了人头攒动的百姓,人们的脸上挂着安逸的笑容,今年一定又是一个好年。

共和九年、十年的五省大旱在政府得力救助下罕见的没有饿死人,而共和11年是个好年景,鲁省各地基本上是风调雨顺,九年、十年抗旱保产时国防军帮助打下遍布鲁省机井和良种的应用更使11年各地的收成迈了个新台阶,这年关将至,口袋殷实起的各地百姓纷纷提前置办各类年货,准备过个好年。

街道上到处都是小商贩们的吆喝声,这才开市五天,商贩们就发现今年老百姓花钱显然比往年大方许多,虽说讨价还价还和以往一样,但明显不像过去那般压到死价才罢休,他们的腰包鼓了,花钱自然也大方了。

“至共和十二年元月,日本帝国海军拥有主力舰13~,其中萨摩级战舰两艘(19370~:,两座双联305毫米舰炮、六座双联254毫米舰炮),河内级战舰一艘(20823~:、、六座双联305毫米舰炮)、金刚级巡洋战舰四艘(26330~:、四座双联356毫米舰炮)、扶桑级战舰两艘(30600吨、六座双联356毫米舰炮)、伊势级战舰两艘(299c0~:、六座双联35毫米舰炮)、长门级战舰两艘(33800~、四座双联毫米舰炮),另有十余艘旧式装甲舰、大建大型战舰数艘,而反观我国海军仅有六艘吨位不过17000~:,武备不过九门254炮的定远级袖珍战列舰,海军虽为加强武备已于美国定购一艘大型战然,然距其服役仍有数年之久。辽东半岛到期收回一事,已引得日本不惜以战争相威,要求据我国土,一但中日战起,我共和海军战舰吨位、数量、火力皆不如人,何以为战,仅能以水兵血肉之躯迎击敌国战舰。甲午黄海硝烟刚弥,今日战火之危的重起,我国人当地何计!唯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捐款购舰,补海军之弱,助海军赢以战事,保我国不重沦他国鱼肉之境……青岛商界愿倾其所为为海军购舰一艘,然后胶商实是资本有限,所筹之款不足购大兵舰一艘,山东商界响应其倡倾力捐战舰一艘!我鲁省四千万民众共和三年受日寇祸达近七年,今日国难临头,我鲁省民众怎容坐视,献金购兵舰,不作殖民奴。财富千千万,敌来化浮云。万民捐钱物,为保我国土;不畏饥与寒,雪耻最为主。万民血泪哭,赤诫复国土。流血作警钟,同胞齐御侮。民众献金多,热烈如荼火;各皆如是,一定能救国。……”

《山东日报》报社内的主编李玉先仔细地检查似发的号外稿样,几乎是在获得山东总商会正在开会商讨响应青岛商会之倡,捐一艘大兵舰给海军后,李玉先即第一时间赶回报社,心急火燎的分派报社众人拟稿、组版、校样、开印……整个过程的不来分钟,一厚摞已经印好的号外即送到了李玉先的面前。

“诸位同仁,大家……全部上街叫卖,今日号外所卖之款全部捐于海军!我个人另认捐一千元!”

拿着厚厚的一摞尚散着油墨味地号外,环视了一眼报社内准备上大街叫卖的记者、职员李玉先的语气显得有些凝重,关东州谈判破裂,日本以战争相威要求继约,摆在国人面前地只有一条路了……打!

“号外!号外!买号外!日本战争相威,意割我辽东,外交失败,战事将起,捐款购舰,卫我国土!”

大街上的人潮依然熙熙攘攘,间或夹杂着极为罕见的急促的吼卖声。喧嚣的街道随着报童的竭力的吆喝声静了下来,人们纷纷从报童地手中抢购号外,辽东!两个月来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绪,而此时号外中喊到的捐款购舰再一次挑动了国人的神经。

这一天,山东各地报童稚嫩的叫卖声立刻震动了整个鲁省。号外虽比巴掌大一点点,却承载着鲁省民众爱国之情!这消息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中国炸响……

一大清早。西北大学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共和广场布置会场。学生们用数辆卡车以及书桌搭成简易献金台。在台地右侧摆上一个硕大地红色募捐箱。台两边插满各校学生带来地国旗。墙上还贴着旅顺大屠杀地照片。下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大字:癸~年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甲午。一些路人能从字上看出来。这是国务院总理司马地亲笔。

捐款购舰虽然起自山东。但仅过一天。这股捐舰之风便吹遍全国。甚至连新疆各界亦开始募捐活动。尽管人们并不知道。即便是购买现舰。海军亦不可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训练出足够地舰员。操纵军舰。但当爱国之情被燃起之后。人们只知道他们可以用自己地方式为海军添造军舰。尽管在过去地几年中。海军基金会不断地收到各地地捐款。但如此大规模地向单一军种捐款。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

一个国家总会是在不经意迸发出超人想象地团结之力。

八点钟不到。冬日地朝阳便驱散城中地雾气就把整个西北市照得明晃晃地。各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陆续赶到各个募捐点。但更多地却来到西北市很快就汇集成人山人海。献金台上。不断有社会名流在慷慨激昂地讲演。

台下献金地人流则排着长队依次把钞票或金银首饰丢进大红纸箱里。对于那些捐款数额较大地。在一旁维持秩序地童军们会要求他们留下姓名和牌头。然后转抄在墙上地光荣榜上。但更多人则婉拒了那些少年地要求。急匆匆地离去。

“甲午年!水师败了!台湾

……同胞们甲午之耻未雪,辽东尚为敌据!今日人再逼!我等同胞怎能坐视,我们应该怎么做!癸亥年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甲午!”

喧嚣的街道一个四方台上,穿着预备生军服的青年大声的疾呼着,仅不过一天,西北大学的7万余名学生即在校园内募集了1c0~余万地捐款,现在只不过是把校内的募捐扩大到校外而已。

上午十点钟左右,四名的穿着黑色短大衣保镖在拥挤地人群中开辟出的一条通道出来,在其后跟着三位举止高雅的年青漂亮的女人,走在中间的女人还抱着一个一个两三岁的婴儿。

突然间,广场上掌声和欢呼声响了起来,人们第一眼就认出来,走在中间个子最高、身材最苗条的女子,正是当今中国地第一夫人总理夫人陈婉云,只见她抱着婴儿走朝着募捐台走了过去。

此时的陈婉云显得有些紧张,作为总理夫人陈婉云依如过去一样,经常参于各种慈善事业,但向这一次走向前台还是第一次,抱着儿子显得有些紧张的陈婉云不禁在心中后悔自己或许不应听琳琳的劝说来这里的捐款,原本三人不过是从城外的庄园回城路过这里罢了,而琳琳却非要来这。

闪光灯不断的在广场上闪起,来自各个报社的记者们除了将镜头给总理夫人和她身旁地两个女孩外,更多的是把镜头对准了总理夫人怀抱中的婴儿,所有人都猜出那个婴儿是谁,是总理的儿子,已经快三岁的它,几乎从未出现在外界地视线之中。

而不到的三岁翰墨则好奇地在母亲的怀抱中打量着眼前地一切,轰鸣的掌声和人们地欢呼声并没有吓到翰墨,其只是兴趣盎然的看着广场上一切,肥嘟嘟的脸上不时的呵笑声着。

“杨琳、石玲!总理夫人携两个结义金兰的姐妹亲临募捐现场!”

一些记者关注着翰墨的同时,另一些记者则注意到总理夫人身旁的那两位丽人,杨琳是西北广播电台的头牌播音员,而石玲尽管没人知道她的身份,却知道二人是夫人的金兰姐妹,尽管报纸上有流言,称二人……那只是流言,此时显然没有人会提那些出自租界报纸的流言蜚语。

募捐台到了,在陈婉云抱着儿子在两个姐妹的陪同下走上募捐台后,立即引起台下民众一片欢声雷动,人们奔走相告,广场上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他们在想目睹的总理夫人的风采的同时,更多是把目光投向夫人怀抱中的那个婴儿,那是总理的儿子。

此时的翰墨并没意识到自己是众人的焦点,只是有些好奇的看着台下排着队的人群中的几个小孩,他们的手中大都捧着一把硬币,望着那些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小孩,翰墨显得很高兴,如果不是被妈妈抱着,恐怕早已经跑了过去。

把翰墨交给身旁的杨琳怀中后,陈婉云便拿出钱包捐出了全部的六百多元钱,因为身上并没带多少钱的原因,在捐出这些钱之后,陈婉云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捐的太少了。这时陈婉云似乎又想起什么,连忙将耳环、项链、胸针都一同取了下来投进募捐箱。

就在陈婉云准备取下戒指的时候,突然间犹豫了……只犹豫了不到一秒,还是取下戒指。

几乎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募,那些台上的学生和距离募捐台较近的民众几乎是近乎呆滞看着的夫人取下戒指,这是夫人的婚戒。

“夫人……这……”

主持捐款大会的蒋梦麟想开口阻止的夫人的举动。

“蒋先生,这戒指是结婚时总理送的,……如果海军败了,留着这个戒指又有何用!”

陈婉云笑了笑把戒指投进了募捐箱,跟在身旁的杨琳和石玲二人亦有样学样把身上的首饰都投进了募捐箱。

掌声瞬间在广场上响了起来,通过口口相传,夫人将婚戒捐出事情已经广场上已经传开了。

广场上的民众发出掌声让陈婉云的有些不太自然,陈婉云并不善于交际,但几年下来早已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