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小玩意(第一更,求月票!)

窗外飘着雪,雪花落在玻璃窗上,也许是因为温度的关系很快便融化了,那玻璃窗映着室内的彤红,相比于外间的寒冷,厂房内的温度却因为窑炉、锡炉的关系,高达二三十度,虽是寒冬可厂房中的工匠却依然穿着单衣。

在厂房中,拿着摊平锹围着摊平台,将刚刚从摊平炉上取下玻璃迅速摊平,而在工人的忙碌中,一块块平板玻璃从摊平台中取了下来,这座工厂是公司投资的玻璃厂,一座年产只有1000吨,采用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吹筒摊片法生产供建筑用的平板玻璃。

而之所以投资创办玻璃厂,原因非常简单,在1891年的东亚,无论是清国亦或是日本,所用的玻璃皆从英美德等国进口,而每年的需求高达数千吨,而在特区成立后,平板玻璃亦需要通过洋行进口。

面对平板玻璃蕴藏着的巨大市场,唐浩然自然不会错过,更何况平板玻璃厂的投资不大,利润可观,于是早在去年,便将其作为“特区工业化”的个组成部分。因其投资小且设备简单,玻璃厂便成为特区最早投产的工厂之一,而在去年十一月投产后,又于年底增设了玻璃器皿车间,生产各种玻璃制品以及玻璃器皿,现在不过投资三个月,便成为公司最早收回投资成本的企业,且其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特区以及朝鲜的需要,而且又凭着朝鲜为中国内关的便利出口各通商港无需既无需缴纳关税,亦因其非土货无须交纳厘金而以销售沿海通商港,不但如此,更是于年初第一次出口日本,这是朝鲜第一次往日本出口现代工业品。

不过对于唐浩然来说,第一次来玻璃厂的他却对平板玻璃的生产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看着工人们用摊平锹于摊平台摊开火红的玻璃,将其制成平板玻璃时,那双眼睛更是睁大着。

“这生产方式也太落后了!”,

在大学时他曾看过玻璃生产工艺方面的资料,自己对平板玻璃生产有所了解,而这种半手工、半机械的吹筒摊片法无疑是最为原始的生产方式。不过这感叹也只是于心底发出,并未说出来。

“大人,工厂的七名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从德国聘请的,机器设备、耐火材料以及建造主厂房的钢屋架,皆从德国购进。这种钢屋架的弦杆都是由两根小槽钢合成。厂房设计图纸亦由德国工程师提供,几乎是把德国同类企业照原样搬来了仁川!”

作为玻璃厂的经理,毕业于上海教会学堂的冯玉林虽说从未上过大学,但凭着对工科的爱好以及于洋行中数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在管理工厂之余,亦向德国技师学习玻璃的生产技术。

“厂内设有料炉、烘炉、摊片炉等。各炉所用之火力,均由煤气厂发出,其煤气管开于厂之中央,乃穴地而成者,四面通连各炉,供给火力,其不需火之处有活闸以闭之。有发动机以给动力,用以压榨原料使成细粉…… ”

工厂的煤气来自煤气厂,而煤气厂则是炼焦厂的一部分,至于炼焦厂则又是钢铁厂的组成部分,往往每一个工业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配套工程,而在规划仁川的工业建设时,唐浩然不此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在一片空白中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总需要解决太多的问题,若是不解决工业配套问题,恐怕就是这座玻璃厂就需要另建的煤气发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