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东海之战的相关情况从报纸媒体上突然间消失。但是国防军海空军高层将官职位的变更却让不少有心人和军政关注者忍不住猜测起来。难道东海之战发生了什么意外?还是说在国防军眼中,如此损失的胜利,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胜利?不然,为何那些主要指挥官不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被实际上降职处置!
不过这些人的某些猜测很快得到证实,因为国内的报纸虽然对于东海之战绝口不提,但却禁止不了相关报道甚至是详细的战报数据在国外媒体上刊登出来。看完这些战争的数据对比后,人们除了惊叹外只有赞佩。这样的胜利,对于哪个国家的军队来说,即使无功,恐怕也绝对无过吧。但是在国防军中,这绝对是有军史以来损失非常大的一次。
国防军可以承受失败,但却绝不愿接受惨胜!这样一条新闻评论大标题出来后,整个民间掀起一阵热议的。赞同者有之,持保留意见者有之。只是身为事件的主角国防军,却一直缄口不语。
东海之战对于日本的刺激绝对不亚于关东大地震,十万日本陆军在东海上几乎全军覆没,无数身经百战的日本陆军战士,却如同不会水的公鸡一般,全部被海洋吞没。此外,日本战斗军舰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他们仅有的四艘飞行母舰就损失三艘,唯一剩下的一架还是无比古老的若宫丸水上飞机母舰,严格说来,根本算不上航母。上百架舰载机全军覆没,这让日本几年来辛苦打造的海上航空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一切优势都回到几年前的境地。
国联适时地介入此次东亚争端,但是以英法等国为主导力量的国联,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显然缺乏调停的积极性。无论是谁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有好处,而很少有损害他们利益的现象。二国争端,必然需要求助外国力量。这让英法等在一战中国力大损的他们来说,在中日的外交分量中必然加深。同时有战争,必然有军火需求。而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完全依靠自有的军工力量补充军队的需求。此外战争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让东亚,尤其是中国的轻重工业产品出口成本和出口压力急剧增大,对于英法等国迅速恢复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显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不过对于各方来说,东海之战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尤其是战法战术的创新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绝对无法用言语来衡量。尤其是世界军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海上空战,更是让各方对于空军的性质和任务,产生多方面的思考。
同时,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舰载机空战,虽然结局是如此的令人失望,但是由此引发的经验和教训,却对以航母为代表的海洋霸主的崛起海战新样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此之后,各国虽然依旧在延续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但都毫无例外地放缓或者缩减建造计划,改而纷纷上马航空母舰的建造。各种新战术的理论研究,纷纷出炉。在这个新的腥风血雨年代之前的安逸中,各种战争准备,丝毫没有停下他们前行的脚步。
台湾海峡,战争还在延续。日本增援台湾的陆军虽然遭受惨重的损失,但是他们的海军主战实力却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在日本决定采取新的作战计划之前,日本联合舰队被派往台湾附近海域。大量的驱逐舰,专业的反潜舰和防空舰只在台湾与内陆之间的海峡来回游曳,不仅封锁了整个台湾海峡的航路,密集的反潜侦听网还对台湾海峡活动的潜艇构成严重的威胁。
此外,日本主力舰队则在台湾西海,北海与南海进行活动,严密监控封锁台湾的一切对外海路交通。并且除了各国商船外,中国的货船很难从北部港口出发,外销各国。所幸粤汉铁路通过全力的建设,终于新近完工。使得上海等地的商品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南下,从广州港出海南下。
为此日本也组织了几次对广州出海航线的封锁,并与国防军的舰队展开多次小规模战斗。总奈封锁台湾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缺乏雷达这种先进的侦查扫描装置支持外。仅靠目视望远镜观察监控,很难凭靠有限的军舰,完全大面积水域的封锁。
当然,日本还可以选择布雷。例如他们就在台湾海峡布下为数不少的雷区。但是他们显然不可能把巴士海峡与巴林塘海峡也封锁起来,因为海路通畅的重要意义,相对中国来说,日本显然更为倚重。并且各国为了商业的利益,显然也不会允许日本这么做。
新的海空军最高指挥层接管最高指挥权后,迅速改变了作战策略。你日本对我实行封锁战,咱玩这手可不比你差。潜艇,这个偷袭潜伏的猎杀者的真正价值完全地发挥起来。大批潜艇单个或者成对被派遣出去,他们避开台湾海峡,主靠南方的港口补给,甚至停靠高雄港补给。主要针对日本的商船进行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