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逼仄的卧房内,刘寒之和两个尚能正常行走的书生正在给伤势较严重的于大椿喂药换药,其他受伤的学子则直接趴在榻上或席上。
而一墙之隔的书房,许劭坐在灯下,正满目震惊望着案上铺着的一张写满血字的宣纸。
许劭虽出身刑名之家,却有一个鲜少为外人知的本事,那就是模仿他人笔迹。
此刻,手里握着笔毫,案上摆着朱砂研制的朱墨,许劭第一次不敢落笔。
“文正,你怎么了?”
刘寒之过来,见许劭面色雪白,关切问。
他们其实关系一般,然而经此一事,却是成了生死之交。刘寒之注意到,自从傍晚回来后,许劭便闷头坐在书案后,似乎在忙什么事,连晚饭也没顾上吃。
许劭摇头,强自镇定道:“无事。”
语罢,提笔蘸墨,再不犹疑,在面前铺着的空白宣纸上落下了第一个字。
在外人看来,这只是极寻常一笔。
然而只有许劭自己知道,自己这一落笔,将在整个大渊掀起怎么样的惊风骇浪。
“杨御史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顾忠听闻门房传报,到府外一看,果是杨清从马车中出来,诧异不已。
杨清披着氅衣,也是匆忙出行,开口便问:“恩师可歇下了?我有要事禀报。”
杨清身为大弟子,行事出了名的谨慎有分寸,顾忠立刻明白事情不寻常,也不废话,直接道:“杨御史随老朽来吧。”
杨清所禀正是商户遇害之事。
“虽说刑部和大理寺都已认定此事确系山匪所为,可此事也太巧合了些,弟子有些担心,此事并非如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书房内灯烛通明如昼。
顾凌洲一身紫袍坐于案后,手边搁着未写完的奏本,听完杨清的话,目中冷芒一闪而过,问:“你在怀疑什么?”
杨清审慎道:“弟子不敢妄言。”
顾凌洲看过去:“你既然对此事持疑,必是发现了不合常理之处。”
“没错。”
杨清神色凝重:“一则,这些遇害商户常年走南闯北,身上既然携带大量现银,出行一定会慎之又慎,行踪怎会轻易被山匪知晓。二则,这些商户是在官道上遭遇山匪截杀,京郊山匪虽猖狂,可直接打劫到官道上,还是头一次,未免太猖狂了些。数十名商户全部遇害,大渊立朝以来,还从未发生过这样惨烈的案件。户部欠的账倒是无人再追讨了,可这些枉死的冤魂,又该找谁鸣冤索命,弟子只是想想,便觉惊心动魄。”
“此事若真是山匪所为,只要找到丢失的银子,便可审明真相。就怕人祸更甚于天灾啊。”
顾凌洲冷冷道。
杨清心头一跳。
“师父又在怀疑什么?”
“本辅原本还想缓一缓,再与陛下商议革除积弊之法,如今看来,世家已成大渊痈疮,不剜不可。明日一早,本辅便入宫面圣。”
顾凌洲果决道。
又道:“此事本辅已经知晓,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杨清应是。
起身之际,忽看到书案上摆着的长匣和匣中那柄玉尺。
迟疑片刻,道:“弟子听说,师父召集了雨卫来京,可是有何安排?”
顾凌洲面容看不出喜怒:“本辅自有打算,你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