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世上竟有忠仆至此?

我何尝不知在有限的记忆片段里,哪怕楚妃日子过得远没有那麽风光,在这深宫之中帝王已经算待楚妃不错,不然我也不会疑虑楚妃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想知道他们的过往爱恨,试探于清尧。

青年太监没有让我失望。

他告诉我了,他不止告诉了我,他这一段话里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也震惊到了我!

我原以为,于我而言,楚妃的情况已属複杂,我问他人或许能看得更清,却没想到,问过了,得到的情报更是叫我看得模糊,云里雾里。

帝王,或者说萧凛,竟为楚妃殚精竭虑至此?

我满心複杂,却不敢信。

那日帝王分明看穿我的面目,认出我已非原主,占替了身体,为何却不在意,甚至还允我侍寝?

我不理解。

清尧说得对,这些东西就算我知道了,也只是影响我的判断。虽不至于让我继续一叶障目,但也不过是徒增谜团,身陷更深的困境不得解罢了。

“和我说那些人吧。”良久,我发出太息一般的声音,双手垂在身前交握,看向清尧:“才人,婕妤,妃嫔……还有,中宫。”

“是,娘娘。”年轻的太监得了令见礼。

本朝所设后宫阶位共九品,沿用前朝,无增无减,只修改个别文字。其中中宫一人之下,不参与排序,剩下的以王贵妃为中宫之下,正一品,开始论品级,贵妃次居。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王,并非封号的王,而是有亲王称号的王,相当于异姓王,地位在同姓王之下,又在寻常异姓王之上,或与其相当。有时,王贵妃地位会与中宫相较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帝王后位空悬的情况下,王贵妃甚至还可以与帝后同等比肩。比如先帝时期,现任帝王、亲王之母,文宣夫人,她即是如此。虽无帝后之位,但享正妻之仪,也是名副其实。

贵妃之下,便没什麽特别,无功无过,说得过去,又分妃,嫔,经娥,三姬三仪,五容三媛,婕妤才人,顺常保林,秀女无品级。面首同当。相关制度,此处不作赘述。

“帝后姓薛,为镇国公嫡女,衡麒大将军之孙,一等爵,薛有氏,是先帝在位时,陛下身为储君时所指,文宣夫人盛赞其姝丽端庄,温婉大方。中宫不仅是发妻,还是元后。奴没那个福气,未能得见过陛下与帝后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伉俪情深的模样,奴被挑选为宫中太监时,宫中已是盛传陛下与帝后已是貌合神离,相敬如宾……奴也不敢在此有任何猜测和隐瞒,怕娘娘轻信更没头没脑的传言,只得托出。还请娘娘牢记,陛下仍尊重中宫,不曾待中宫有任何不善,也不许他人对中宫有任何不敬,半点差池都不能沾。娘娘初入宫时,曾因不懂规矩沖撞中宫受罚,但帝后是个宽容的人,不会因此介怀而为难娘娘,娘娘也无需惶恐害怕。莫要听信谗言诡计。”

我听得出太监话里蕴含的警示与提醒之意。想来楚妃当年,经历过这样的扭捏,被清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至于其他信息,我倒没什麽意外。我看得清,萧凛这样的帝王,即便有无情爱,他都不会去做那等宠妾灭妻之事,任由宫中妃嫔蹬鼻子上脸,藐视帝后。

他一定会尊重发妻,敬护那与他一同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

清尧的嗓子款款而言。

“目前陛下宫中,还没有王贵妃、贵妃之例。妃位已是顶天,继即位来,后宫正二品人数,前后不过三位。誉妃,唐妃,还有您,楚妃。誉妃娘娘是陛下登基之初第一次大选所出,当时得陛下青眼,成为两位被选中的秀女之一,随后升为才人,和唐妃娘娘是同期。不过福薄,没有福气,很快就香消玉殒了。誉妃,是陛下仁德,死后追封,生前为万嫔。唐妃娘娘,是陛下储君时期的太傅、德善老人的孙女,她本无须入选,但因爱慕陛下而自请入宫,德善老人为此发了好大的火,还是陛下给了这个面子,允了德善老人的请求,令唐妃娘娘和誉妃娘娘成为同期秀女,参与大选。只是,没有誉妃娘娘受宠,一直这样不鹹不淡地熬着,最终才成了这后宫里,继誉妃之后的第二位妃位,唐妃。”

“或许娘娘还未想起,您是长霖楚家,楚之式之女,与陛下于宫外相识,被点为秀女,在七年前,也便是最后一次大选中得选,是那次大选中唯一一位入选的秀女。入宫,即受封婕妤,羡煞旁人,也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楚家,是侠客之家,满门家氏,皆都侠肝义胆,洒脱直率。因始终未打算让娘娘入宫,所以也未来得及教授您全部的宫廷之礼,突然被点,一切都从简。娘娘性子天真娇憨,有长霖楚氏之风,于宫中这些妃嫔而言,更是不谙世事,单纯良善。除入宫之初小有一段风平浪静,之后常常被妃嫔捉弄,在无意之间惹出不少事端,被太妃视为不知规矩,成见颇深,被他人设计,受了不少皮肉之苦,经有心人添油加醋传入民间。楚家听闻后,很是心疼。苦于朝中无人,信息差太大,只能多次请求觐见陛下,宽恕娘娘无礼愚笨,又附礼单,上书不少东西要献予陛下,求陛下善待娘娘——不求名利,不论得失,只愿娘娘安康长乐。如此,即便老死深宫,此生不得相见,楚氏也无甚悔怨。或许,您还记得,您醒来后当日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