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一纸千金 伊北 941 字 3个月前

有意思的是,她所谓的编辑室,也就三个人,她,林林,沈幼。连牛彤都没带上。更没通知三位元老。宋雁偶尔也庆幸。幸亏楚老师年纪比元老们轻,她们当大编辑的时候,还看不上这个毛头小子。楚老师成了漏网之鱼。被宋雁捡着了。

林林也调查过这段历史。不用特地问,看过去各个版本的书谁署名责编就知道了。奇怪的是,楚老师的成名作,编辑署名是史念芹。但后面就是宋雁了。其中的争夺,林林不知道,宋雁也没提过。不过惨烈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宋雁现在对史念芹还算客气,毕竟是返聘的老同志了。不在编,只是发挥余热。而且,社里不用给她发工资,史念芹的收入,一部分是退休工资,另一部分是做书的纯利润。但她做的书,却算作一编室的码洋,对编辑室的工作大有裨益。而且,说白了,人总是一天一天老的,再过几年,史老师不做了,资源还不是落在宋雁手里。

她是不愁。

可林林愁。光靠林秋水的三本薄册子是站不住脚的。即使能赢了销量,也终究输了口碑。必须有的新的发力点。

上了车,楚老师才恢複了幽默。他夸林林年轻了。林林笑说:“还年轻啥,愁都愁胖了。”楚老师问她愁啥。林林憋了几秒钟,才说:“选题,没有。”

掷地有声。两个人对看一眼,都笑了。

楚老师说:“以前愁,现在到了文艺社,还愁呀,多少人找着你们出书。”林林半真半假打趣,“要个个都像老师这样,我还真不愁了,可问题是没有呀,现在作家真是越来越少。”

楚老师没接话。

林林又说:“写作的人不少,但有出版价值的不多,有出版价值又有号召力的更是凤毛麟角呀。”

“你们得培养作家呀,”楚老师说,“不能光等着摘桃子。”

林林忙说:“也培养,社里有青年原创丛书,但问题是不能靠这些书吃饭呀,出版社现在是企业,要盈利的。”楚老师说那可麻烦了。点位为止,跟着是一阵沉默。楚老师的情况林林比谁都清楚。能出的,过去的长篇、中短篇,基本上都被宋雁洗过一遍。有的还有多个版本。如果没有新作,楚老师这个矿基本算是枯竭了。她不可能再强人所难。

过了一会儿,楚老师又问林林在社里待的怎麽样。林林说各方面都还行。主要是业绩的压力。这又绕回来了。反反複複点题,林林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快成祥林嫂了。等快到酒店,楚老师接茬了,他说自己刚跟一个评论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对谈。稿子还没整理,只有录音。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出一本。

林林激动地,“好呀,我跟主任说。”晚上的饭局,林林特地在饭桌上把楚老师谈话录的事当面提出来了。宋雁立即响应,她举着酒杯敬楚老师,“也该出一本这样的了,大作家,怎麽能没有阐述文学理念创作的思路的访谈录,这本来的正是时候。”

林林明白宋雁话里的吹捧。这书,注定不会畅销。印个八千卖着,到顶了。但只要是楚老师的书,那就得出,而且得出好。毕竟在当下,楚老师是宋雁和林林手中唯一的王牌。

第一百五章

楚老师文学对谈的录音拿过来,交给外包公司转文字了。当然,这书属于心照不宣。又是林林跟宋雁合作,联合署名。老邱点了林林一下,“总这麽合作也不行,你还是应该独立出来。”林林堵他的话,“这不刚去没多久麽,等于拜个码头,而且这书本来也是联合组稿的。”老邱问:“宋雁这人到底怎麽样。”林林说还行。老邱笑说你看谁都还行。又问:“查清楚她的底细了吗。”

林林不乐意了,“我是去当编辑还是去做间谍,她什麽底细跟我有什麽关系。”老邱道:“你不清楚人家的底细,就不方便展开工作。”林林说:“慢慢看着吧,唐嫚儿偶尔说一点,时间长了,就什麽都知道了。”老邱说你们社庆那个布包,多带回来几个,我有朋友要。

林林道:“你把家里那个给他吧,一人就一个。哪那麽多歪心思,贪污啊?”

文艺社的社庆很像是一次当代作家的大型展览。活动邀请的那些着名作家,包括霍明达、顾青云,乃至于更老一辈的“活化石”级的大神作家也都颤巍巍出席了。活动在某酒店办的,偌大的礼堂,灯火通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连带着,四面墙壁还有作家们的书画展出,那些墨宝丹青,很多堪称无价之宝。然而,在这一派烈火烹油的热闹之中,李林林反倒感觉到了一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