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一纸千金 伊北 984 字 3个月前

天地变了。

出书的风格也必须改变。

最先得司社意的是一编室的孙雪梅,她做的《当代社会常用法律知识一百问》,得到司社点名表扬。第一次员工大会,司社拿起这本小册子,“这种书,我们应该多出,思路很明确。”

二编室张红娇见此情状,立刻发动编辑室全员加班,做出一套“护理员基本技能”系列, 囊括养老护理、婴幼儿护理、家庭保洁等。司社私下也点过名。相比之下,三四五编辑室就略显尴尬。三编室定位还算明确些。但林林出版的《危机中的女人》《无处躲雨》给司社拿过去,司社看了看,沉默,点烟,在封面女人擎着的伞上烫了个窟窿。

林林拐弯听到些风声,说司社批评过吴冠,说这种书,少出,以前出版明星写真的亏还没吃够?!司社喜欢传统文学,喜欢名家名作,中外名着这条産品线,司社觉得应该保留。

四编室就更加尴尬,主任罗轩被司社批评得帽子都戴不住。“管理能力提高,要见书!”胡明月一年就出了两本书,戴琪的女性图书,刘念的心理学图书,司社都不大喜欢。

一时间风声鹤唳,都摸不準路子。

最先转型的是吴冠。周一例会。吴冠提出要出版“四大名着”。林林一听就头大。第一,编辑室就那麽几个人,要出四大名着,编辑力量根本不够。而且,做四大名着需要古典功底。三编室的人,不是学现当代文学,就是学文艺学或者比较文学的,先天不足。更何况四大名着已经有那麽多版本,古籍专业社,还有文学类出版社都在出,其中不乏经典版本。那星火再出,有什麽意义。

“议一议,”吴冠让大家发言,“林子,你什麽看法。”

林林不愿意说违心话,只好反问:“编辑周期是多长。”

“三个月。”吴冠说,“大家一起做。”

林林不吭声儿。就算表态,三个月要出版四大名着,开什麽国际玩笑,质量能保证吗?多快好省大跃进,就怕到时候出问题。而且,借用朱主任的一句话,“这书卖给谁?”

谁会买你个普通版本。愁人。

吴冠又面向志闯。陈志闯随即道:“我认为可以做。名着是公共资源,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这个市场是必须占!再说不用支付稿费,成本不高。”

狗腿儿!林林在心里骂。司社来了之后,变色龙陈志闯已经变化了好几次,核心原则是,顺着领导的意思来。吴冠又问王萌。王萌没意见,她一贯如此,人设是花瓶,只要能插花就行。再问大川,大川提出还是应该做出差异性。很明显,大川是明白人。可他道行毕竟比林林浅。林林有想法,未必说出来,大川呢,有时候难免直言不讳。其实做出差异性,何必他说,吴冠老江湖了,他能不知道。开会提出来,只不过是假民主,真独裁罢了。四大名着,反正肯定是会上马,林林只求给她安排一本《红楼梦》,这书她读过得次数多,编着好歹轻松点。

没几天,果不其然,吴冠制定了方案,四大名着做“插图注释本”。《红楼梦》这本的插图,吴冠给林林提供了线索,用清代孙温的图,已进入公版,不用付稿费。志闯分了《三国演义》,王萌是《西游记》,大川编《水浒传》。

至于注释,吴冠委托林林牵头,接触接触学者。

“价钱呢。”林林问。

“一本五千。”吴冠说。

林林咋舌,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在社里干活儿,永远两头为难。林林只好叫上王萌,去高校找学者,看文学院有没有搞古典文学的老师愿意接活儿。

好一番顺藤摸瓜,终于找了个拐弯关系,林林联系上一位教授。研究明清小说的。但真见了面,才知道人家根本没打算接,而是给林林推荐了自己的博士。没办法,只有三个月时间,林林只能接受博士。

四大名着的事安排好,林林找到吴冠,她没客气,直接问他,“主任,我那‘文学小丛书’怎麽办。”吴冠的意思是再报一下,走会。林林担心过不了。吴冠说:“到时候,你说清楚一点,我也会帮你争取。”

有吴老大这句话,林林的心稍微安了一点。但没几天,她遇到个事。顾老师主动给她来电话,专门问稿费的事,她在国内刚买了一套房子,正装修,需要用钱。

“账已经做好了,应该很快!”林林在电话里打包票。挂了电话,她又去找吴冠商量。

“合同上怎麽写的。”

“写的是六个月,现在已经五个月了。”

“还差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