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安蕾想了会儿,说:“一个情感骗子,和一个真心人。”

“谁是骗子,谁是真心人?”

“我也想知道。咱们拭目以待。”

安蕾想了想,这已是葛析蓉开始画油画的第四天。

第10章 (十)青岛里院

三月初,天入春。

眼下逐渐进入装修行业旺季。林奈目前手头的项目也有四五个,不过大多都是别墅区私家花园或是楼房顶楼露台之类的小项目。今天开会之前,林奈打听到,万象公司确认接下了市南区维德法餐厅修建庭院的项目。例行会议结束后,苏铮将方哥单独留下,商量维德酒店庭院项目细节。林奈默默回到自己办公室,吩咐助手时刻打探这个项目的进展。

隔日,甲方三人团队来到万象公司,其中有两名德国人,还有一位随行的中国翻译。双方于会议室交流了一个小时,初次谈判宣告结束。苏铮和方哥亲自将德国团队送下楼,林奈远远看着,心中泛起无力的挫败感。

另一方面,潮音收到青岛咖啡协会通报,全国性质的巡回咖啡节活动将于3月11号登录青岛。届时全国共有二十余家咖啡品牌将汇集于此,青岛协会需要两家当地的咖啡店参与活动,并能提供一定程度设备支援。另外,活动场地定在了刚被政府征收的市南区三合里院。潮音三姐妹几经商量之后,决定报名参加这次节日。

康有为曾将青岛比喻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的红瓦指的就是“里院”。

说到青岛里院,其重要程度相当于上海弄堂,福建土楼。青岛第一批里院由德国人设计完成,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年。里院是中西合璧的特殊民居建筑,大多为两层或三层,属于院内天井式居住院落。每个里院都铸有一扇镂花铁门,或是实木大门,为里院进出唯一通道。里院居民好似古时大家族,同享院内公共区域,守望相助,共度生活。青岛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后,里院逐渐没落。现在已成是棚户区的建筑概念。时过境迁,里院凋敝,其居住环境和功能性与时代渐渐脱节。曾经的五百多家里院,目前仅有两百余家保留完整。大部分里院由政府征收,仅有少量供底层居民继续使用。

时间飞逝,还有两日就迎来咖啡节,林奈与安蕾带着部分器具驱车前往三合里院。想起杂志社也在征集里院文化相关稿件,安蕾特意带了单反相机,希望能捕捉到一些感动瞬间。

天气阴郁,小雨泛起。三合里院的铁门打开时,两姐妹带着对时光的缅怀,踏入这片尘封已久的区域。

三合里共三层楼,院落方方正正,院落东南角栽有绿叶梧桐,地砖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香椿。户门原本打上了征收封条,因为最近的活动才得以敞开,曾经市井烟火早已不在。外面是林立的摩天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里院则被圈围在城市最深处,与天空相连的天井呈现出衰败残像。

“蕾子,你和阿姨是不是在这里住过?”林奈站在院落最中间,呆着头问。

安蕾点头说:“我妈说,在我未记事之前,我们一家三口居就住在这里。后来爸爸单位分配了楼房,才搬离出去。”

安蕾看着清澈的雨水沿着屋檐滴落,形成诺大一片污泥水泡,落寞之情溢出心田。她伸出手去抚触楼梯铁栏,想起妈妈说过,这里的扶手更早些时候是木头做的。朝上看去,发现通往二楼的楼梯处已被隔离带堵住。她不禁心中自语:“这些破败已久的建筑,今后将何去何从呢?”

安蕾拍下几组照片,撑伞来到院落中央,来回踱步于厚厚的香椿草上。林奈也撑伞跟来,问:“蕾子,干嘛呢?”

“你看这野草,就生长在城市高楼里,真是难以置信。”安蕾说。

林奈笑得富有深意,说:“最开始从事庭院设计时,我扛着铁铲,不知清理了多少这种杂草。”

安蕾幽幽道:“总觉得,让外地来客看到这些草不太好。”

林奈停了会儿,说:“这个简单。明天周六休息,你我拿些工具,将这些草除掉。”

两人收拾妥当,准备离开。安蕾迈出三合里铁门,余光瞥去,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走进旁边另一座尚未征收的里院。

是葛析蓉。她居然住在里院?

安蕾心里发紧。想到葛析蓉说男朋友给她在某小区租了房子,更觉得眼前事实稀奇。

两姐妹回到咖啡馆后,安蕾一直在回想葛析蓉踏入于里院的一幕。

青岛里院居住环境较差,都是由社会底层老人和外来乡村打工人居住。像葛析蓉这种来自济南的大学生,除非有极大经济困难,本不至于羁泊于此。安蕾思来想去,觉得这属于她人隐私,只得将此事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