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崇月,作为主讲人,在线演示,并对脑动脉瘤患者,成功实现远程密网支架的释放及术后随访方案。
会议现场,主讲人沉着冷静的嗓音,隔着大屏幕传来。
患者男性,52岁。查体发现颅内动脉瘤3月余。
患者3个月前查体行头部ct发现颅内占位,进一步行cta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偶伴轻度头痛,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视物不清、复视等情况,就诊于我院。
头部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瘤壁可见钙化斑,右侧大脑中动脉较左侧细。
阐述完病人基本情况,周崇月偏头,“注入造影剂。”
接到指示的助手,开始有条不紊地冒烟。
随着造影剂注入,影像上交织的血管立刻变得清晰起来。
“从造影来看,实际情况只会更复杂。”
周崇月接过导丝,继续道:“介入治疗刚被运用于脑外科的时候,这类型的动脉瘤非常棘手,以前的手术方案一般都是进行填充栓塞,但临床证明,其术后愈合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时,大屏幕切换到3d产品展示画面,主讲人的声音接着传来。
“而今天,我们选择尝试第三代密网支架,完全释放后,它的金属覆盖率与普通颅内支架相比,是后者的三倍。
相比前两代只有一次释放机会,第三代则允许在释放不超过百分之九十后回收,最多允许三次完全回收后重新植入。多次磨合的机会,能让支架与血管壁完全紧密的贴合。”
旁边助手提醒,“周医生,到颈动脉处了。”
这个位置的血管,狭窄且又弯曲,寻常导丝很难顺利通过。
但周崇月做起来,却显得容易很多。这不仅得益于他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和他自身高超的手术技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