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宣明皱起眉,「你这孩子在说什么,之前是你一直想当官,爹才想办法找人推举你入朝,怎么现下又说这种话?」

「是我想当官?」她有些错愕。

「可不是,你以前可是一直想求取一官半职,好施展抱负。」

「我有什么抱负?」她好奇的问。

「唉,你这一病,竟连这些事也都忘了。」见她不记得,冬宣明先是叹了口气,才说︰「以前你总说只要给你当一个地方的小官,你一定能让那里的百姓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你还说要广设学堂,让想读书的人都能有书读,还要成立什么商队集市,帮助农民直接卖出他们辛勤种植的粮食,如此他们不用再被无良的商人从中剥削,可以让农作物卖得更好的价钱。」儿子以前说了不少,他一时之间也说不完。

「是吗,我真这么说?」她怔了怔,感到很意外,想不到以前的冬十一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爹,陛下他、他……」在老爹面前,她实在说不出墨良浚似乎看上了她的话。

「陛下怎么了?」

最终她还是羞于启齿,没说出来,改说了另一件事,「陛下先前不是让我拟了个科考的办法吗?陛下决定要依照我所拟的办法来推行考试,但担心受到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对,因此让我想想有什么因应之策。」

这事儿子先前曾约略对他提过,冬宣明蹙眉细思起来。

「这事一旦推行,势必会妨碍朝中不少人的利益,遭到反对是必然的,要劝他们接受恐怕不易。」越想,他越觉得这事牵连甚广,最后出声警告儿子,「这件事不是你能掺和进去的,你别管了,陛下若再问你,你就说想不出办法。」

见他态度遽然转变,冬十一很讶异,「爹难道也不赞成陛下以考试的方法来招纳人才吗?」

「不是爹不赞成,而是那些世家大族定然不会同意陛下以这种方式来取才,如此一来无异减少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后辈们在朝廷谋求官职的机会,他们定然会联合起来大力反对。若是教他们得知这办法是你所想,定会招致他们不满,届时可能使绊子对付你。」

冬十一细想须臾,也明白过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仍说道︰「可是我觉得让那些世家大族继续把持朝政,对墨国并没有好处,他们联合起来欺上瞒下,贪赃舞弊,私相授受,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国库空虚,只有广纳人才方能扫除这样官官相护的弊端,让墨国更加富强。」

听她这么说,冬宣明沉重的叹息一声,「这种事情爹何尝不知,陛下心里也很清楚,先前曾有朝臣对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事很不满,可这些人盘根错杂、根深蒂固,要剪除他们的势力势必会引起朝廷动荡、引发祸乱。」

「像此番国库空虚,为充实府库,陛下不想增加百姓的赋税,遂想让那些占领了广大土地的王公贵人和世家大族多纳些税,却遭他们连手抵制,他们表面上领命,私底下却没将皇命放在眼里,那些赋税迟迟未上缴,令陛下大为震怒,却也拿这些人无可奈何。」

他司掌墨国财政,国库空虚,宫中处处都需要用钱,那些官员的俸禄也不能短缺,让他很为难,为了这些花销,不得不东凑一点、西挪一些,拼命想办法挤出银钱来,所以他可说是最支持陛下向那些贵族世家征税的人了。

可他眼巴巴的盼了又盼,那些税迟迟不上缴国库,让他急得跳脚,却也无计可施。

冬十一这几个月在墨良浚身边,多少也了解一些朝廷的情况,加上她爹又是掌管朝廷财政的大司农,目前国库的窘境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墨良浚没为了充实国库而向百姓增税,而是向那些王公贵人与世家大族征税,这点她很赞同,可惜成效不彰,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墨良浚才登基半年多,尚未立威,所以臣子们无惧于他;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世家大族把持墨国朝政已有数百年之久,朝廷中每个部门都有贵族子弟,依仗着这些,因此他们也没在怕。

若是要彻底改革,恐怕真的会引起一番大动乱,若没有妥善的因应之策,后果只怕难以收拾。

想到这里,她忽然有点替墨良浚担心起来。

「要不我劝陛下还是暂时别施行这考试取才的事好了,等有万全之策再来举办。」她说道。

冬宣明摇头,「陛下决定要做的事只怕没人能劝得了他。」就像半年多前先皇重病即将归天之际,明知局势对他不利,仍坚持要争取皇位,他不惜一切代价,豁出性命,历经了不少艰难,终于成功登上宝位。

然而在那场夺位之争里,先皇的九位皇子只剩下陛下的同母胞弟勤王墨斯年活了下来,结局十分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