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上就算对万事不上心,对政事也不热衷,不代表他不珍惜自己的性命。
太子如今掌控了如此大的力量,想让谣言消失,便一夜之间没有人再非议他。那么之前他说的话还有几分真实性?这样一来,皇上更加疑神疑鬼了,对太子和离王的态度更加与以往不同。
如今离王稳扎稳打,皇上交代的事情每一样都不含糊,办的漂漂亮亮。一来是他来自民间,从底层而来本就抱着谦虚的心态,为人还很有能力,二来有太平一系的强大助力,自然顺风顺水。
皇上看太子也是从一切都好变得越来越看不顺眼,做什么事都挑得出毛病。
太子发现他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了。
直到有一天,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斥责太子,说他对先皇后不孝,明知道罪人淑妃对两位皇后不敬却袖手旁观。
时人都十分注重孝悌,科举取士当中还有举孝廉这一项。两位先皇后即便是块排位,也是嫡母和生母加在一起的份量,让太子背负上对皇后的不孝之名相当严重。
那些李隆基的支持者惊疑不定起来,莫非当今皇上已经厌弃了太子?他们的确很推崇太子的手段和能力,可若是皇上对太子不满意,站错了队伍可是大大不妙啊。
太子妃想明白淑妃放到先皇后灵前的香有问题的时候,正是太子新宠元玥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太子接二连三娶别的女子,让太子妃妒火中烧,还对太子产生了不满。
在太子妃看来,妻妾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和睦,既然先皇后已经死了,淑妃还健在,还能给皇上吹耳旁风,太子妃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嚷出来和淑妃为敌,所以她没有把这件事报给太子知道。若是按照以往,两人利益一致夫妻情深的时候,这种事情太子妃当然不会瞒着太子。
当然她也没想到只是一件事情的隐瞒,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至于淑妃份例的事,她只不过做个人情,完全不知淑妃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提练毒素毒害皇上。
就在李隆基人心动摇,至根基不稳的时候。太平公主上奏皇上,请求重新立储,皇上并没有同意竟也没有完全否决这事。
眼见皇上和太平公主是如此的态度,朝堂中接二连三有人上书,纷纷给出太子越线不配为储君的证据:在朝中结党营私;对地方也极尽拉拢,还有他私下招兵买马等等。这些指控使朝堂上下哗然。若真的坐实,太子的确有不轨之心。虽然日后都会是他继承,不过现在皇位还不是他的,就显得太过着急,国无二君,没有哪个皇上能容忍得了有人暗中在瓦解他的统治。
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曾经亲手把大权在握的韦后和以及一个少年皇帝拉下马,如今她把矛头的对准太子,让人不禁要猜历史是否会重演。
皇上明知太平和太子不和,不过,他对太平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不久前,因为太平才及时粉碎了淑妃的阴谋,救了他一命。所以这次太平公主和太子的博弈,皇上并没有再明确地站太子那边。
太平明知以李旦的性格不可能这么容易废太子,她要的就是皇上现在对太子心里有刺时暧昧不明的态度。这足以让多疑的李隆基不安,不再把筹码都压在皇上身上。
这让太子获悉太平公主频频暗中调动兵力的消息,不想受制于人的他打算先发制人。
在等来李隆基的宫变之前,太平先等来了太子的新宠元宝林。
元玥质问太平是不是杀害她姐姐的罪魁祸首。如果她不来,太平都要把这事儿给忘了。经人一提才想起来,之前韦氏把持住朝政的时候忌惮太平公主,曾经想下毒杀害她,而元玥的姐姐就是那个受了韦皇后命令提着有毒食物来千秋殿的司膳房宫女。
太平公主怎么会在意一个任人指使的宫女,所以当时直接让人拖下去。有太平公主这句话,那个宫女必然是活不了了,说那宫女因她而死也没错。
让元玥意外的是,太平公主并没有被冒犯的暴怒,而是平静的问她如何知道的的这件事情。
原来元玥正式成为了太子的女人之后,极为受宠,太子甚至在百忙之中帮她寻找她姐姐失踪的线索。她现在所知道的一切,当然是太子告诉她的‘调查结果’。之前离王就帮她调查过,只是还没来得及查明真相就已经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