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了婚、自己带孩子的女人,却能给孩子那么富足的生活,翟晓敏觉得,挺内疚。
明白了翟晓敏所想,方军平也叹了口气。
农村长大的方军平,一心想靠学习摆脱命运,每天点着煤油灯念书,忽明忽暗的灯光,对视力影响极差,顶着五六百度的近视眼,成绩在县高中一直数一数二。按说他的成绩,念个松江大学的数理化专业,是没问题的。但报志愿的时候,他思虑再三,报了松江师范,而且还是体育系。原因很简单——八三年出了新政策,为了扩大教师队伍,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每学期可领取一份补助;而体育系由于训练多,体能消耗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领一份补助,食堂还吃小灶。这对方军平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有了这两份补助,他才有可能念完大学。于是高考下了十成十的功夫,每天点灯熬油地学习。付出不白费,方军平成了那一年全村唯一一个大学生。
上了大学,方军平发现,班里的同学,有人是高干子弟,有人是书香门第,而自己,既没见过世面,也没钱,兜比脸还干净。全身上下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脑袋里那点知识。但方军平从不觉得丢人,有知识就够了,知识改变命运,以后的人生,谁说得准呢。
后来参加工作,在电力学校当老师,工资也没几个钱。但学校环境相对单纯,干的还是教书育人的活儿,每天家属楼、教研室、体育场三点一线,方军平也不觉得难,反而挺踏实。
人就是这样,在封闭、熟悉的圈子里往往都能平常心面对,一旦圈子被刺破,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心态反而失了衡。
电业局像个大染缸,这是方军平对新单位的评价。由于把着“电老虎”这个垄断性的资源,这里卧虎藏龙。在单位,有省里市里领导的亲戚不新鲜,有黑白两道能通吃大哥也不稀奇。这些人做的事,自然也是另一套规则——一套方军平从小到大都没接触过、即便四十多岁的年纪看到了依然会咂舌的规则。
方军平守着学校里那一套人际关系的原则,自然融入不了,但又不甘心被边缘化。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夹在中间,尴尬又难堪。
逃过了下岗的大潮来到电业局,工资待遇还高了,理应事件高兴的事儿。方军平反而经常觉得挫败。
这份挫败,在今天见到孟华之后,又被放大了数倍。
翟晓敏的话,他没接茬儿。翻了个身,草草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方军平就给自己那个叫刘健的同学打了电话。
上次因为球服的事情找刘健帮忙,他说他认识电业局分局的一个副局长,这事儿方军平还记着呢。毕竟是老同学,没有啥抹不开情面的,方军平直接开口说了,想让刘健帮忙引荐。
刘健也是个爽快人,都是老同学的事儿,没含糊,没一会就把包厢信息发过来了,还嘱咐方军平带两瓶好酒。
方军平不敢怠慢,除了买单的钱,还额外点了五千块钱,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这基本是他两个月的工资。拎了两瓶五粮液,早早到了包间。
没一会,刘健也到了。
方军平和刘健说了自己的准备,本以为想得挺周全,谁知刘健大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