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朱高炽点点头。
虽然当初在北平的时候自己读书并不勤奋,可是碍于头上的严师,时间也没有白费。
“讲的是什么?”
朱高炽没有要求朱瞻基背诵,而是想要看看长子有没有理解。
“回父王。”
“滕文公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孟子说:老百姓的事是延缓不起的。《诗经》上说:‘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绳儿搓;赶紧上房修理,按时把五谷播。’老百姓有他们的规律。”
“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则,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原则。”
“没有一定原则的人,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处罚,这等于陷害。”
“哪有仁人在位却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
“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敬业、节俭、礼遇臣下,尤其是取之于民要依照一定的制度。阳虎曾经说过:‘要想发财就不能仁爱,要想仁爱就不能发财。’”
朱高炽点点头,大致差不多。
治理国家和人心思想上,古人已经道尽了道理。
早在关于孟子的书中,已经写到有产者有恒心,无产者无恒心的这句话,正合后世的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人们的道德品质。
一个连温饱都无法维持的人,让他保持道德,违反了人性。
同样的道理。
古代大漠上,人们为什么要当强盗?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无法消灭此类现象,因为他们吃不饱肚子,既然吃不饱,就会去有粮食的地方劫掠,同样是必然的事务。
那些宁愿饿死都不愿意违背良知的人,能达到如此高度思想品德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文华殿内兴起的心学,就是追求后者的产物。
物资发达后,带来的高度精神文明。
所以古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核心,那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人们只要有了稳定的生活,就不会破坏原则,毕竟人心思定也是人性。
为了稳定的生活,他们会遵守法律。
所以明朝初期,因为战神皇帝的原因,导致明朝武力的衰退,压不住草原大漠,带来了长期的战乱,反而万历时期和解。
俺达汗承认明朝旗号,受封大明忠义王,而明朝开放互市,双方通过贸易各自达到自己的需求,很快却平定了下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束了百年来的动荡。
正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所以先贤们教导君王,爱护百姓还不够,还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否则不提高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导致他们穷困。
穷困后,百姓们为了生活破坏法律和规矩,君王再用法律来惩罚他们,等于是陷害百姓们的凶手。
换成后世的理论。
发展经济是唯一的正确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