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页

刘达内心一片空白。

北平的报纸他看了不少,各种的吹嘘,什么煤炭产量多少多少万吨,什么钢铁产量多少多少万吨云云。

刘达虽然知道厉害,但也不过是心里的印象,到底有多厉害呢。

眺望着北平城,刘达震惊的不知如何形容。

公车系统需要的铁,建造高楼大厦需要的铁,到处使用的蒸汽机需要的煤。

“难过说北平去年一年,从江淮地区采购了数百万匹的布料,多少人认为是谣言,如今看来却不是虚言啊。”

洪武二十五年,朱棣带领大军得胜归来,第二年,朱元璋向军户们赏赐了二十余万匹布料。

这年是北平从江淮地区得到布料最多的一年,没想到短短的五年时间增长了好几倍。

“我看北平的街道上,穿着补丁衣裳的人难以见到,穿新衣服的人倒是不少。”

“北平四五百万人口,加上其余的用项,又不实行征收制,在本地生产布料以外,从江淮地区采购了数百万匹的布料,倒也符合常情。”

“不止。”

“在各行省还有无数的工人,这些工人虽然不在北平,但也是和北平一样的待遇。”

楼顶上一批一批来到的官员,已经有了五六十号人,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

“大工厂,小衙门,哼,这是燕世子说的,诸位,你们能接受吗?”有官员小声说道。

“不接受又能如何,你看看这北平。”官员在空中指了指。

他们神色暗淡。

差距太大了。

现实就是现实,肉眼看见的东西还能作假。

“光富裕有什么用,还要看民心。”

“只论富裕,当年宋朝的国都有百万人口,不也是被轻易的攻破了,所以教化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杨镛不以为然。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官员的认可。

北平要搞大工厂,小衙门,势必削弱了他们的权利,特别听说北平的一些改制。

从各工厂建立的组织,有的竟然比官府权利都大,这还得了,许多官员无法认同。

“诸公,参观时间到了,下一步歇息,用过午饭后,下午的北平综合大场的中秋盛典就开始了。”

北平布政司的官员说道。

神色各异的官员们,由组织者安排乘坐上下梯。

中午。

北平综合大场外的广场,已经成为了“汪洋”。

为了保障安全和秩序,三营新军和从各地卫所中调动,合计一万余人出动。

一队队的士兵巡逻,并且把守各街道,保障人流不发生拥挤。

每隔五百米就有士兵们组成的“门槛”。

通过每段的“门槛”来放行,以避免拥堵。

还有排成各条的士兵,用身体阻隔出宽广的应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