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

“要不然王爷上疏自辩。”金忠提出了主意。

朱棣笑了笑。

“人家还没说什么呢,咱自辩个什么,岂不是不打自招了。”

“既然父皇的旨意,咱不会违背的。”

短短的时间,朱棣已经做出了主意。

无论是忠还是孝,朱棣都不会违背父亲。

“可是北平怎么办?”

金忠接着提议:“应该请人快马加鞭去金州,请回小王爷。”

无论是金忠还是葛诚,他们都无法阻止朱棣前往应天府,朱元璋的威望深入人心。

光复山河,统一南北,多年如一日勤政爱民,种种治国善政,孤儿院,养老院,救济粮仓,废除官铁,施行卫所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

就连一向认为王府之臣的金忠,他也无法违背朱元璋。

而且看起来王爷的意思,也没有要拒绝的迹象。

朱棣叹了口气。

他心里隐隐有这个预料。

北平如今的局面,父皇如何会不知道呢。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去面对父皇。

他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北平发展的越好,他越是无力。

他既不想阻碍北平的发展,也不知如何解决北平和应天府的矛盾,就像大海上的孤舟,随波逐流。

朱棣是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

朱棣也从来没有想过造反。

如果朱棣想过造反,就不会有靖难之役前的景象,身边被分离的只剩下几百侍卫。

最后是没有了退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得知应天府一定要处死他,拷打诸多将领想要收集他谋反的证据。

那时候。

王府里的丘福,朱能……,这些将领的鼓动下,朱棣最终决定了靖难。

这些都是未来的事,可眼下的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连丝毫的反抗念头都没有。

朱棣反而像解脱了一样的轻松。

父亲和儿子。

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让老大回北平,在咱不在的日子里,老大掌王府一切权利,你们要辅佐他。”

“传下去,三日后出发应天府。”

朱棣选择了他自己的道路。

他顺从了父亲,也照顾到了儿子。

他没有什么话要交代长子。

就像他无路可走,只能顺着一条道走下去,他的儿子到了今日的局面,也不会被别人的言语所动摇。

那些他忧虑的事情,他现在不想去想了。

既然父皇要见他,他就去了。

他也想见见父亲,听听父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