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最后一种就是原来的地主和卫所。

前者随人工成本的增加,迫使他们购买这些农具,后者随着军队职业化以及后勤专业化,和余丁以及剩余人口大量加入农业与工业,集中作业的土地迫切需要这些大型农具。

“这个要看师傅,师傅在乡下收集问题和实际考察,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只要知道问题在哪里,解决倒是简单些,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那就好。”

小九放心的说道。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这批毕业生终于去了各自有兴趣的地方。

当资源充足的时候。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资源紧张的时候。

人们连选择都没有。

这才是本质区别。

中国需要购买国外的石油,国外的天然气,国外的矿产,工业需要的能源在别人手中。

但是现在的大明。

不会再有这个问题。

人们尽情的选择,充满了幸福。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朱高炽向朱元璋摊牌了

北平大剧院早就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乐理,自然不会像周世子说的那么不堪。

在外面研究的乐师,带回了第一架乐器。

用特质瓷器当做发声器的触发部件,使用细铁软头击打,高十二调,中十二调,低十二调。

下面是木架,上面上下三排悬挂固定编钟的新乐器。

鼓、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埙、言、箫、管、笙、琴、瑟、筑……

各类铁制,瓷制等材料的乐器,或者保持原样,或者加以调整,甚至直接大改。

瓷器乐器从秦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周世子承认自己小觑了大剧院模式的先进性,大改之前高高在上的态度。

兴奋的和乐器师傅们编制新的曲目,毕竟周世子也是热爱曲调的资深爱好人士。

对戏曲的爱好,超过对权利的追逐。

一点点小误会又算什么,根本不在意自己被打脸。

新的乐器,新的音律。

那些原乐谱自然就有些不足了,需要改进。

大剧院在报纸上发了征求新乐谱的信息,希望民间神通广大的广大人士踊跃参与。

北平的大地上。

今年的收获同样满满。

北平官府的开垦,大宁的开垦,开平的开垦,金州的开垦,化肥的增产,农具的增加……

农业大丰收。

报纸上甚至刊登了中华重工,祝贺北平农业大胜利的丰功伟绩的歌颂。

在人均田亩增加,每亩产量增加,人均耕种效率增加,全方位的上升过程中。

叶希贤愣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怀疑自己眼花了。

“北平的畜牧业以每年两倍的发展速度增加,马政得到喜人的成果。”

如果报纸上说的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