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陕西和山西的工业,现在虽然没有彻底进入中华重工的体系内,但未来一定是要融入的。

那么现在,朱高炽竭尽所能的要求,提高这些商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是符合传统风气。

“小王爷说的极是,北平的工业环境成果有目共睹,我等应该照着北平的规矩来做事。”

徽商丁家兄弟的老大丁英永主动出头,支持小王爷的言论,无论是否真心,态度表明了出来。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商人,保证回去后提高工人们的待遇。

朱高炽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赞扬,非常的高兴,这才提出关于修建北平-山西-陕西铁路的计划。

从北平城到太原城,从太原城到西安城,长达近三千里的铁道,需要大概七千万斤的生铁。

北平府未发展工业化之前,全年的铁产量在五六百万斤,所以这条铁道的用铁量,翻了十倍不止。

去年一年。

北平府的铁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了两千万斤,全部投入使用,也达不到一半的需求,何况北平自身还要使用不少。

至于陕西和山西的铁产量,当下还指望不少,就算增加产量,也不容易受到控制,无法做出计划。

“铁道本身的利处,相信诸位看在眼中,而一条长达近三千里的铁道,贯穿北平,陕西,山西,其中意味着什么呢。”

朱高炽微笑的大量众人,听完后的商人们,露出了沉重的呼吸,不少人面色激动起来。

北平许多的工程,控制在中华重工的手上,商人们插不上手,不代表他们没有动心。

只七千万斤的生铁需求,代表了什么?价值数千万两银子。

当然不能这么算。

中华重工有自己的铁矿区,属于内部分配模式,不能以市场价来衡量。

例如大明服役制度下,一艘船的造价才百余两,可真要是纯粹的通过商业手段,造价起码要翻几翻。

现在的困境,不是钱财,而是工人。

密云铁矿虽然多次大招工,可工人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那么哪里才有多余的人呢?

南方。

南方有不可计数的人力资源,而中华重工鞭长莫及,也无力从南方去招工。

可南方商人们不同,他们可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自然也可以把南方的人运到北方当工人。

“不知小王爷有什么章程,我等有什么可以为小王爷效力的。”大盐商杜松,努力保持平静,语气轻松的问道。

朱高炽没有打官腔。

在陕西和山西的工业计划,早就是内部制定好了的,现在让出去的利益,以后可以再收回来。

尽快的发展工业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