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惜了。”赵胜惋惜道。
“怎么?”
“这部戏在中华重工内部很受欢迎,但是在普通百姓中,虽然也喜欢看,但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朱高炽笑了笑,不以为意。
“这部戏能引起工人们的共鸣,因为贴合工人们的环境,可中华重工毕竟力有所殆。”
理论是理论,可想要达到理论中的规模,需要长远的时间,让社会生产力提高到很高的水平。
别看中华重工发展的速度,犹如八匹马的马拉火车一样势不可挡,可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就算是后世的大帆船贸易,几亿两白银流入中国,可对比大明国内的贸易体量,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把江淮地区的经济环境水平,单独拉出来放在世界来看,那是世界之冠。
可平摊到大明就完全不够看了,带动不起来。
“许多人仍然活在贫困线上,他们为生活忙碌,哪里顾得上精神追求。”
朱高炽安慰道:“只有满足了生活需求,才会开始需要精神上的共鸣。”
赵胜很喜欢和小王爷对话,因为通过和小王爷的对话,他能汲取道许多的知识。
这些新的知识,令他对许多问题茅塞顿开。
不久,赵胜写了一篇新的文章,关于介绍《工人精神》的大火前因后果。
“人们都说《工人精神》拍的好,所以这部戏大火是应该的,但是于我而言,这部戏的大火,离不开中华重工。”
“因为中华重工创造了大批的工人,本身有数万工人,间接带动的矿工,蜂窝煤等下游工人,合起来的数量至今没有统计。”
“正因为这些群体的存在,才打造了《工人精神》火热的基础,有了一批能看懂的人们。”
“所以我还是要老话重谈,壮哉!我大中华重工!愿中华重工蒸蒸日上,带动更多的人富裕安宁起来!”
如果说总部在大兴县的中华重工是工人最密集的地区,那么密云分区则是工人第二密集的地区。
其实去除工程部和铁道工程部的工人,那么密云分区的工人数量,可以说早就超过了总部厂区。
和总部厂区不同,密云分区吸收了大量的民户,不但有汉人,还有不少的蒙古人。
原本民间对铁器的需求是大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许多行业都急需铁器,例如工程部。
而铁道的大发展,更是让铁器的需求达到了巅峰。
仿佛没有上限似的,每回扩招了工人,加大了密云矿区的产量,结果仍然是供不应求。
密云铁矿作为全国产量最高,露天矿最多,开采技术最容易的矿区之一,为北平和大宁的工业化,以及山西陕西的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北平贸易中心。
南方的商人们,不光是带来不可计数的粮食,还带来了大量的瓷器,丝绸锦缎,书籍玩物等商品。
从北平运回去廉价的农具,草纸等,以及热销的玻璃,镜子,座钟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