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除非是精锐,或者低级武官,普通的士兵,以三十五岁为限制,退出军队,工厂接受,提供一份稳定和收入高的工作。”

这个方法,引起了人们的交谈。

中华重工和军户的深度结合,令在座的人们对军户并不陌生。

“此举对军队有利。”

徐宁出声赞成。

他负责铁道工程队,和卫所从上到下都有打交道,甚至与指挥使都有了交情。

徐宁举例说道:“军队可以招募更多年轻人,而退役的中年人,有沉稳的性格,和军队保留下来的纪律性,完全符合工厂的用工要求。”

“即解决了工厂用工问题,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最后还安置了退役军户。”

重工的用工要求不同。

朱高炽非常肯定,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人,性格更加持重,认清了现实,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优越而又稳定的工作。

为了这份长期工作,并且能遗传下一代,他们愿意为之战斗。

适合重工车间环境需要的前线,而不是像后世的互联网企业,需要的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

北平都司二十三卫,北平行都司十七卫,不算独立防御所,合计四十卫。

二十二万四千户,既要负责屯田,又要提供军队,而且要做到自给自足。

每户提供一个正丁,是二十二万人,再出一名余丁,那就是四十多万大军。

所以朱棣在北平发动北征,动不动带出十余二十万大军。

因为人力太过丰富,在朱高炽看来属实有些浪费人力。

还不如把二十余万人需要的物力,打造出十万的骑兵队伍,精兵精甲精器,比起靠人数堆积,更加立于不败之地。

以前农业无法长期供养,有了工业是可以供养的。

第一百八十章 收拢各卫军心

“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

洪武九年的圣旨。

意思是山西的卫所,皆听晋王的节制,北平的卫所,皆要听皇帝的节制。

凡是军中的事务,除了奏请朝廷,同时也要经过亲王,永远遵守这道命令。

这一年,晋王的权利达到巅峰,燕王对北平卫所有知情权,也就是参与权。

而秦王的权利比晋王还要大,整个陕西都听命于秦王,成为官员首要的攻击对象。

十余年过去。

秦王失败,文官获得胜利。

如果形势不变,北境诸省三司就会形成惯例,控制军政大权,那么北境的局势就变了。

而令人措手不及,发生了蓝玉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