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翻土的,挖土的,除草的,臼米的,犁地的,撒种的,割谷的,晒谷的等等。”

“有了齐备的工具,百姓们就能精耕细作,不但能缓解种地的一二成辛苦,又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更好的农具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以后家家都用的起铁,会造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

至少想法是好的。

而且说得有些道理,看上去也有那么一丝的可能,只是匪夷所思,与世俗观念不同,很难令人接受。

朱棣想了又想,还未寻出破绽。

难道真能这样吗?

第一百零五章 天下第一强军

工业革命的环境,离不开大一统稳定的社会,也需要稳定的农业。

大明就是大一统的社会。

而大明的农业技术,是世界之冠。

可没有后世对工业革命的分析和经验,人们是很难改变传统观念的。

例如把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农田上,会带来更加安宁的风俗,和丰富的产出。

可正如中国科技史中所言,中国在宋朝就已经达到了技术的巅峰状态。

换句话说。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耕技术已经走到了头了。而大明在适合农耕土地的面积上,也走到了头了。

所以还用传统的思想,自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需要的是工业。

工业带来两个好处。

低廉丰富的工具,让百姓们可以精耕细作,提高田亩的产量。各行各业的繁荣,则能吸收农户多余的人口。

比如去年山东流民之事,没有土地可种,或者家中田亩不够分,养活不了人。

怎么办?

自然进城打工。

后世不就是如此。

大量的农民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可没有工业发展,城市又如何提供就业岗位呢,农民就算进城,又能获得什么就业机会呢。

从十五六个小时,只能填饱肚子,一年下来两手空空。

到十二个小时,十个小时,年收入达到小康水平。

这就是工业进步后,带来的变化。

但是时代不一样。

后世的国家,先烈们面对的是被西方瓜分殆尽的世界,他们垄断了能源,虎视眈眈大有要保留在华利益的局势下,只能从最艰难的地步做起。

而明朝有世界先进的盐业,冶铁业,瓷器业,木业,纺织业,而西方还未起步。

面对的外部环境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可这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