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老大不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不该做什么。
才十四岁就能如此懂事,朱棣对老大的期盼越来越高,自然也就高看一等。
老二虽然只小老大两岁,但还是小孩心性,谈不了大事,不能跟老大相提并论。
“人人都应该读书,皇爷爷幼年家贫没读过书,但自从起义兵扛暴政后,每日都会读书,不但埋头苦读,到了金陵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先生求学问。”
朱高炽没有把读书当做厌烦的事情,但是他已经读了许多更先进的书。
不是大明不好,而是未来时代的发展,早已不是大明所能及的。在当今的时代,朱高炽可以自负的说道,谁的眼界能高过自己?
“你知道读书的重要就好。”朱棣感受到长子身上的莫名自信,为此而满意。
只在百姓中有好名声是不够的,还需要获得读书人的认可,如此才能吸引人才投奔。
朱棣对人才最为重视,不光是军中的人才,也礼遇读书人,北平府各地的官府,虽然有不满燕王擅权的,却没人会不满意燕王私德。
想到白日的决定,朱棣落寞的叹了口气。
“咱本来打算等你摸排清楚了军户中的伤残贫困户,咱再去巡视各卫,督查操练之事,父子齐上阵,咱立威,你立德,双管齐下一举拢获军心。”
“可惜计划不如变化,一举成空啊。”朱棣郁闷的摸了摸下巴。
朱高炽倒是没想到朱棣能想的这么长远,竟然时刻都谋划拉拢人心。
不过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觉得这才是朱棣的性子。
能以藩王造反成功,历史上寥寥无几,朱棣的成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光靠运气是成不了事的。
运气能保一时,但保不了长久,只有运气没有才德,迟早会败光,更不会有未来的永乐大帝。
能让无数的人,愿意在燕王最弱小的时候,跟着他造反,非一时之功也。
而白天父王见了秦王府长史,晚上就改变了主意,那自然是因为此人的原因。
“难道是秦王府长史?”朱高炽若有所思。
朱棣点了点头。
“京城有很多对咱不利的言论,咱决定放手兵权应对,等过了这段时间再想办法拿回来。”
朱棣的话,让朱高炽想到了葛诚以前对他的提醒。
那时候自己还未出来做事,在王府说话分量不足,葛诚告诫自己,父王大胜反而树大招风,因此王府要低调行事。
没想到会越来越严重。
太子病重听起来只是一件大事,不能引起人的感触,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恐怕只有相关的人才会感知到。
只病重就能逼的不相干,远在千里之外的朱棣主动放弃了兵权,这才哪到哪,那太子死了岂不是更夸张。
朱高炽为此感到了忧心。
自己可是知道靖难之役,这场明初最大的内战。
朱棣以几百亲卫夺权起家,最后以两万击败五十万大军,连连获得数场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