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妈妈冷眼看着儿子,磨磨唧唧半个多点儿也没吃完碗里的饭,盘子里的排骨和鱼更是几乎没怎么动过,好像赌气似的。当下冷着脸开口说道:“你别跟我作,我不让你看课外书也是为了你好。你瞅你那成绩都掉到什么分地了。上初中的时候明明挺好的,还能考上重点高中。结果一进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那时候你们老师就跟我反映过,说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在底下捅捅咕咕的,搞小动作,看课外书,作业也不认真做。我知道你是因为你爸……”
唐莳耳边听着唐妈妈一句句的唠叨,耷拉着脑袋闷头吃饭。这样的唠叨,在他上初中上高中的六年里,几乎是老生常谈了。以前这些话都是他爸跟他磨叨的,不过后来他爸没了,只剩下唐妈妈能说两句。
而这样琐碎且事无巨细的唠叨,在唐莳高中毕业上大学后,在他跌跌撞撞的进入社会上班工作之后,也越来越少了。
成长的经历就是这样,当周围的人不约而同的认定你已经长大了之后,就没人再事无巨细的唠叨你,而面对你经意或者不经意时犯下的错误,也不再毫无条件的宽恕原谅。越加成熟的内心面对的是越加严肃的人生。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是对青春热血的最后一次放纵。之后新鲜人们步入社会,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了一点点职称加薪就伎俩百出的累心。成长的悲哀不仅仅在于那些消逝了的天真美好,还有日益增长的圆滑和阴暗。
唐莳不适应这拥挤复杂的社会,所以他辞职回家,开始了更加简单的人生。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草率且顺利的完成这一过渡,归根结底在于他有一个好母亲和一个好兄弟,他们毫无条件全力以赴的支持他。而这两个人,也成了唐莳生命中唯二两个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唠唠叨叨,嘴里抱怨不能但永远都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人。
这样的唠叨,是温馨且幸福的。
☆、第三章
其实每个家长在反对孩子看课外书,上课溜号的态度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唐妈妈与别人家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不同,唐妈妈的反对只在反复的告诫和口头教育上,从来舍不得动手打唐莳一下。因此在少年的唐莳看来,唐妈妈的反对情绪并不激烈,所以他总是抱着一丝侥幸,肆无忌惮的挥霍着唐妈妈对自己的溺爱和纵容,明里暗里的偷偷看小说。
那时的他自以为自己做的很隐蔽,却不知道在自己睡着以后,唐妈妈总是悄悄的进入他的房间,帮他收拾书包,盖被子,顺便检查一下唐莳的床底下,被子底下和枕头底下,毫无例外的都能发现一两本课外书。
唐莳不知道的是,唐妈妈对儿子的满心期待,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拉锯战”和一次比一次更低的考试分数中,渐渐消磨殆尽。
唐妈妈一直心疼着早年丧父的儿子,不忍管教的太严格。她生怕看到那张跟他爸爸相似的脸上浮现出任何悲伤或者委屈的情绪,这会让唐妈妈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没能给儿子最好的一切。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忍让和退让中,唐莳的成绩慢慢跌落,最终没能考上好的大学。
而唐妈妈能做的,也只是更努力的赚钱,为儿子攒下买房子的钱,为儿子攒下找工作的钱,为儿子攒下娶媳妇的钱。甚至鼓励辞了职的儿子一心一意写小说,不理会周围亲戚朋友有关“啃老”的嘲讽,最终看着儿子终于肯坚持的做完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能凭借这个爱好赚钱养家。
只是每每看到儿子从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码字,每次码完字后都腰酸背痛腿涨脚肿甚至连手指都疼痛的模样,唐妈妈也忍不住心疼。然后唐妈妈又花钱给唐莳办了中医按摩的健康卡,或者硬拉着唐莳跟自己一起去跳广场舞,推着唐莳跟同学朋友出去玩。
那时的唐妈妈总是忍不住后悔,若是上高中的时候能狠下心来揍唐莳几回,也许就能将唐莳看课外书的毛病管过来,让他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不会像如今这么辛苦。
而每到此时,唐莳总是嬉皮笑脸的跟唐妈妈说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上数学课时恨不得倒头睡觉,高考数学只考了六十来分的人,这是天赋就不行,怎么努力也学不好的。
可是唐妈妈总是不肯相信唐莳的话,她总是固执的以为是自己的纵容溺爱害了儿子,然后在反思过后,更加纵容溺爱的对待唐莳,美其名曰“弥补当年的过错”。
所以唐莳从小到大都没体会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滋味,也没有周围同学那些被父母安排操控着人生的抱怨。不过多年之后日渐成熟的唐莳回忆着自己那近乎荒废的青春,偶尔也曾有点儿小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