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萧萧之所以知道段澜有作曲的技能点,还是在高一。高一时,音乐课学的是音乐鉴赏。年轻的老师放了一首《夜莺》,那时她并不知道这是雅尼的曲子。下课后,走远了,她才发现自己把音乐课本落在了大教室,回身去取的时候,隐约听见有人讲话:
“所以您不喜欢雅尼,是因为他太商业化?”
“我觉得他的东西很规整,不管是调性还是节拍,但我得承认他确实很有灵气——不然也不会收这张专辑了。”
说话的声音很熟悉:“是流畅。是完全贴近所见所闻的那种流畅,关于他选用竹笛来最大程度模仿夜莺的歌声,还有不断地混用交响乐与流行乐的编排方式……因为他所见的一切是流动的,所以旋律也会水到渠成。哪怕他的旋律并不复杂,但他反复地、虔诚地用主旋律呈现他的感受。您说的灵气是指这个吧。”
他们又低声聊了什么,徐萧萧没有听清。从门缝里看见老师颇为不舍地把玩那张光碟半晌,然后递给一个纤瘦的身影:“送你了。下次让我听听你写的曲子。你会一直写下去吗?”
“不一定。”他沉默了很久。“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你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放弃更‘正常’的社会身份。”
徐萧萧并不明白这句话,所以歪在门外反复地琢磨着。她太沉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门那边的人已和老师作了告别向外走去。一推门,她险些栽倒,被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扶住。她对上一双平静……却又带着一点认命般失落的眼睛。像一只流浪的野猫。她才认出来,那是她的同桌,那个沉默寡言的、漂亮的男孩。
她死皮赖脸和段澜混熟后才知道,段澜家在水乡,从小听昆曲长大。父亲从事音乐相关行业,和母亲离婚前,送给段澜一把木吉他。段澜孤独地长大时,写过很多小调来回忆儿时的那座老村。徐萧萧求了很久才请来段澜为她写一首歌。
她轻轻地吟唱旋律,属于女孩的空灵的声音在这个小角落旋转、上升。拍子很慢,也许段澜特意选择了这样的节奏……起伏的唱句如水波,推送着一只小舟向江岸穿行。徐萧萧猛地拍桌子:“卧槽!”
她来摇段澜的肩膀:“你以后只给我写歌吧!”
段澜躲开这个疯婆子,送了一勺茄子进嘴里:“我不会编曲,你得找别人。”
“他会的。”徐萧萧脸一红,笑得两只眼睛弯弯。她没有指名道姓,只说“他”,段澜也知道是谁。高一时参加全市社团的联动会,徐萧萧认识了隔壁三中弹吉他的唐若葵。不久后就陷入初恋的爱河。“晚上带你去找他呀?我们约好了见面。”
“不要,我得刷题——徐萧萧!”
徐萧萧划拉完盘子里最后一点饭粒,抓着段澜就跑:“不行,我必须让他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比他更天才的人!”
“你怎么力气这么大……你一个住宿生,从哪溜出去啊?”
婆娑树影在水泥路面上轻轻地摇。
太阳还未下山,热气腾腾地晒着地面,树上的蝉发出鸣叫。落叶无人清扫,一脚踩上去,枯枝断裂,发出清脆的“咔吱”的声音。
徐萧萧领他走小路,避开主干道,贴着墙边钻进学校西侧一片旧宿舍楼。这是留给职工的老宿舍,有几十年历史了,斑驳脱落的墙面上攀着一丛丛的常青藤,藤蔓参差摇摆。楼与楼之间距离极密,走过时仰头向天上看,金红色的云层被电线、晾衣杆分割成无数个不规则的碎片。
这儿有一片停车场,鲜少有人来。徐萧萧收紧肚皮钻进墙后。住宿楼墙面之后就是校园的围栏,围栏上还绕着带刺的铁丝网。两步深的地方,有一处围栏生生矮了半米多,似乎是被人直接砍断的,铁丝网也被挑下。徐萧萧先把书包丢出去,回头冲段澜低声说:“就从这儿翻出去。”
段澜看明白了。从这里翻出去,就到了学海路。
徐萧萧见他不动弹,煽风点火:“你是不是怕?好学生。你要是怕就算了,等下回去记得别走大路——”
段澜把她从墙缝里拽出来:“你是不是在这儿把脚崴了,害得我帮你背了一个月书包?你给我出来,我先过去,到那边接你。”
徐萧萧简直要亲他一口:“哎呀,这回保证不摔!”
她还是差点摔了。栏杆的那边也是一道低矮的墙。红砖与铁栏杆之间堪堪容得下一人行走。她手忙脚乱地往下跳,段澜用两只手扶着她,混乱中被她抓出两个指印。徐萧萧拎起书包,拍打手肘上的软泥,佯装愧疚地对他一拱手:“一定减肥,一定减肥。”
六点来钟的学海路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