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摩央看了一眼国王,头扭向一边,“看你能说出什么来。”

方闻是咳了两声,顺着上午的思路继续说下去,“璧玉城位置紧要,说是西域中枢也不为过,西接疏勒,北连北庭,东指中原,南通大小二十余国。数十年前各国纷争,金鹏堡趁乱而起,以杀手立世,待到四方平定,只有璧玉城争执不下,中原、北庭险些为此重燃战火,危急时刻,疏勒先王提出建议,三国轮管璧玉城,避免大国接壤,少了许多纷争,却让金鹏堡势力膨胀,实际上占有东西数百里土地,只差一个真正的王号。”

“不愧是读书人,从前的事记得不少。”摩央讽刺道,对手还没说到正点上,他也没什么可反驳的。

“三国轮管,实际上相当于三国不管,人人都知道督城官是个肥缺,‘三年不说话,临走带万金’,说的就是督城官。金鹏堡就是靠着三国互相钳制才独霸一方,所以任何一国的异动,都会令独步王寝食难安。大人刚才说金鹏堡会在北庭、中原两国之间择一投靠,此言略有不妥,实在是小瞧了独步王的野心,一切迹象都显示,上官家要抢在西域大乱之前真正称王,独占璧玉城。届时,北庭据天山之险,中原守大漠之辽,三国之中只有疏勒与之山水相连,卧榻之侧多出一只虎狼。”

“独步王要当真正的王?哈哈,笑话,他那个王号跟你家主人的‘五峰之王’一样,都是自封的,想要各国承认,绝无可能,疏勒第一个不同意。”摩央心里踏实许多,这个书生绕了半天圈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原来还是无稽之谈。

方闻是冷冷地说道:“如果北庭承认了呢?”

“更不可能。”摩央连连摇头,心中越发有底,“当初先王提出轮管璧玉城时,北庭是最不愿意的,你也说了,北庭与西域隔着天山之险,上官伐称王,一旦堵住东西两个山口,中原还可能跨越戈壁大漠远道而来,北庭却将彻底失去入口,被隔绝于西域之外。”

方闻是微微一笑,转向沉默的疏勒王,“真巧,君师所言正是方某所想,只是结论截然相反,北庭老汗王病重,几位王子公开争位,内乱一触即发,此时再无余力与中原争锋。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自然就是在西域扶植一个仆从之国,替北庭看管两个山口。放眼西域,又有哪一国比金鹏堡更在乎中原入侵璧玉城?一方要名,一方图利,北庭与独步王乃是天作之和。老大人觉得方某危言耸听,殊不知身边已有虎狼耽视,上官伐一旦取得王号,必然趁势西进,疏勒国危矣。”

“哼,方先生倒是真为疏勒国着想,句句不离灭国亡种,上午说中原侵犯,下午论金鹏称王,倒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国毫无还手之力似的。你说上官伐有称王之意,可有证据?”

“证据?”方闻是昂首挺胸,以稍为不屑的语气说道:“璧玉城现任督城官是疏勒国人,三年任满,不日就将返国,请陛下调查,此人领取的‘平安符’是否远超前任,上官伐意欲称王的证据就在此人手中。还有,璧玉城督城官本是清职,各国惯例选派的皆是闲居贵族,如果方某所言不错,往后三年,北庭派来的督城官必是手握实权的王族。”

摩央还是摇头,也转向疏勒王,“陛下,按此人的说法,天下所有国家,连尚未取得王号的金鹏堡,都与我国为敌,这不是危言耸听吗?就算疏勒国有难,大雪山一群野蛮人能改变西域局势?”

“势者,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大雪山自然动摇不了西域局势,可只要找着肯綮之处,一刀下去,却能为疏勒国争取到三十年稳定。”

摩央刚要驳斥,疏勒王罕见地举起右手,阻止君师开口,让大雪山使者继续说下去。

国王虽然拥有最终决定权,但是很少在论争中表露倾向,所以他的这一举动让摩央深感意外,方闻是却大受鼓舞,“璧玉城即是肯綮,中原蓄势完成,定会先发制人,西域重归皇帝所有;上官伐假王变真王,背靠北庭,更将掀起腥风血雨;大雪山若能灭掉金鹏堡,则西域大势不变,疏勒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金鹏堡有野心,难道大雪山就没有?”

方闻是呵呵笑了两声,“有,天下无人无野心,只是大多野心实现不了,金鹏堡霸占璧玉城三十几年,上官伐才敢迈出当真王这一步,大雪山不远千里进攻金鹏堡,背后根基全在疏勒掌控之下,纵有野心,何敢起意?陛下明察,方某口中并无虚言,永世结盟说来好听,不如牢牢握住把柄,大雪山的把柄即在陛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