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舒而脱脱兮!无撼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首诗歌中最后三句,描写亲热时女子发出的断断续续的三句请求的话:‘慢着点轻着来!’‘别掀动我的围腰!’‘不要惹得狗叫’——鲁国这是以男女之情比喻邦交关系,用青春女子的婉转求告表示鲁国对于晋国“行‘妾妇之道’”。意思是:你们晋国大邦应该以仁义抚慰我们诸侯小国,对我们温柔点。

面对鲁国的谦恭,赵武赋了一首《棠棣》,意思是:咱们还是以兄弟相安吧。

由此,鲁国君臣大为感激赵武,招待会结束之后,三桓出面,郑重拜谢赵武,执政叔孙豹开口颂扬说:“武子真是仁义呀,对我们鲁国关怀备至,简直让我们鲁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

赵武正在跟田苏与齐策窃窃私语,听到叔孙豹的颂扬,赵武打断对方的话,满脸的不高兴:“谁说我仁义了,我那么凶恶的一个人,怎么会仁义?卫国杀了我三百戎卒,我斩杀了卫国贵族三百家;齐国斩杀了两千晋国士兵,我斩杀了齐国士卒超过五万,我这样凶恶的人,也能算是仁义吗?”

叔孙豹咳嗽一声,义正言辞:“古之贤人常说‘忠、孝、仁、礼、慈爱’,所谓的‘忠’就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事符合自己本身的身份(职业)。晋国是大国,是我们的霸主,盟约说‘大毋侵小’,您作为晋国副帅,帮助我们这些弱小者,维护了我们的尊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此外,你忠于自己的国君,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不牵扯晋国卿大夫之间的内斗,这实在是忠诚的楷模……

所谓‘孝’,您以弱冠担当起赵氏复兴的任务,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得赵氏家业能够重新崛起,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裔,这就是最大的孝。

所谓‘礼’,您任职多年来,从不逾越自己的本分,坚持按照春秋规则对待自己的上司与部下,对待我们列国也总是谦恭,遵守礼仪接待;至于‘仁’——所谓内外有别,武子您是百战百胜的将领,杀场上认真对待自己的敌人,这是你的‘忠’,不是你的凶恶;是你的‘礼’,是你遵守为臣之道,是你在履行晋国副帅的职责,我怎么敢用凶恶来指责你?

武子你征战杀场这么多年,连我鲁国的百姓都知道,跟着赵武子战斗,从来不会吃亏,事后的战利品分割,你总是用功劳大小作为标准,这不就是你的‘礼’与‘仁’吗?

至于赵武子你对待自己的奴隶,对待自己的臣属,那也是充满‘仁’啊,我们鲁国就是因为你赵武子的仁义,得以侥幸避过灭国的灾难,也因此获得在齐国面前直起腰来大声说话的机会,全是因为赵武子你的仁慈啊,今后寡君还要多仰仗你的仁慈,才能够使我鲁国得以立足。”

叔孙豹是谁,是第一个评论“不朽”的人,他确定的“不朽”的标准是中华民族最终的“不朽”标准。此刻得到叔孙豹如此高的评价,赵武子心中没有觉得特别高兴,他只是觉得奇怪,莫非叔孙豹也是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孔夫子提前数年谈到了“忠、孝、仁、礼”。

赵武子斜着眼睛看了叔孙豹半天,没发觉叔孙豹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异样,而对面的叔孙豹看到赵武这番模样,以为这是不胜惶恐的态度,他心中还直感慨:“不骄不躁,赵武子,大仁也!”

其实,是赵武误会了,在现代社会,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里,用它的鸟篆文字,铭文都是“天命、忠、孝、仁、礼、慈爱”之类不合时宜的东西。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忠、孝、仁、礼”的说法,孔夫子不过是总结了春秋时代的主流观念。

据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前,派侦察员刺探中山,回来之后这样描述中山王:“中山王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朋友,见到读书人就平等行礼。他经常送温暖下乡,到穷巷陋房里拜访离退休的老教授,问寒问暖。至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穴居之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专家教授,亦即:专门对领导的主张进行学术性赞赏,及‘职业举手同意者’),也都奉为上宾,简直就像侍奉爹一样侍奉他们。”

史书记载,赵武灵王听到侦察者如此说,大惊失色,感慨说:“完啦,这不是贤君吗,这样的贤君,我肯定打不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