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现在已经进入了保定府地面,大同府也去往北疆出战的骑兵不少都是各归本队,也有留守在归化城的,这次跟来的都是些代表,虎威军和蓟镇的兵丁军纪森严,他们大军过境,对地方上来说只会是繁荣市面。
因为大军路过,吃喝用度,人马消耗,除却自己携带的粮草之外,都要地方上供给,地方公费支应是一块,但军队的采买都是给现银,这对地方上的好处可当真不少。
可就是这般有益无害的经过,京师中却有流言泛起,说大军过境滋扰地方,某某军将居功自傲,行事嚣张,在地方上强抢民女,结果某致仕京官的女儿也被侮辱,那千金小姐羞愤自尽,地方上群情激奋,乡里百姓聚众去往军营讨个说法,却被王通下令用火铳火炮轰打,死伤千余人。
消息怎么开始的无从查证,几天之内,街头巷尾就是议论纷纷,特别是士子文官们多的地方,细节也越来越被丰富,什么那京官是隆庆三年辞官回乡的,什么那小姐跟京师某位翰林订亲,什么那小姐是被王通看中。
还有人活灵活现的说自己全家都被火器打死,自己在外得以幸免,也有传言说,大军吃人肉,喝人血……
却也有和大军打过交道的百姓商人等,还有前段时间刚从保定府那边过来的人,都说王通率领的兵马军纪森严,保定府也是太太平平,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可真相无趣,骇人听闻的消息却是越来越广。
消息越传越是离奇,已经有言官写了奏本,弹劾王通居功自傲,不约束部属,致使军纪败坏,或有不臣之心,还请朝廷降旨给予约束。
这本来就是传闻,御史却直接写在奏折上递了上去,而且还不是一封,所谓风闻奏事就是如此,御史言官听到的传闻也可以呈奏,而且还有个言者无罪,说错了没关系,反倒是你敢于直言,这也是言官们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不过,之所以言官敢上这样的奏疏,也是看到了宫中朝中最近的动作,本来大军自南门入京师,并且在紫禁城之前举行阅兵,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官差最近都在南城那边忙碌协调,但这个突然停了良田,而且各处都有含糊不清的消息传出来,尽管各方势力都没什么明确表态,但求名要趁早,等别人开口那就晚了,所以也有言官抓紧上疏。
民间和朝中都在沸沸扬扬的说王通立了这样的大功,如果趁这个时候,自己站出来说两句和别人不同的,显得众人皆醉我独醒,那岂不是亮眼出挑。
这些奏折呈上去,下场甚至连上奏的言官都已经猜到,留中不发,宫中根本不作出任何的反应。
京师可以被称得上高官的人自然对这等市井传言嗤之以鼻,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他们所关注的有两处,一是李成梁征多伦能打到什么程度,二是这些日子万历皇帝为什么不来上朝,朝会已经有七八天不见天子了。
从前有张居正和冯保在,万历皇帝不敢偷懒,日日都要来的,后来还有个太后时常督促,等太后身体不好去养病之后,臣子们在这样的事情上很难约束,就算是谏言,皇上不听你也是无奈。
很多人心里还有另外一层心思,皇上不上朝更好,朝中的事情大家来管就是,省得有人盯着,束手束脚。
……
皇宫中的人倒是知道万历皇帝最近在何处,现在万历皇帝每日里都是在郑贵妃那边,内阁和司礼监如果有什么急件也是报过去,万历皇帝直接在那边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