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 一个帝国在灭亡之前,总会有一些悲情英雄出现。如果一个王朝延续了百年,连几个忠臣良将都培养不出来,那才真的是咄咄怪事。
赵琛就是那个一心为了大华帝国,有一定能力的帝国忠臣。他到此时此刻依旧想的是,把部队尽可能多的带回下缰去。
可惜的是,他是大华帝国里少数全心全意为这个国家着想的将领,而大唐帝国这个上升期的国家里,像赵琛这样想的将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占领了和辙之后,罗笑这个大唐帝国的将领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纵深太浅,死守和辙可能会放跑赵琛这条大鱼。
于是乎他留下了一万部队驻守和辙,亲自带着剩下的9万大军向东发起了进攻。
罗笑的判断是这样的:下缰方向的大华帝国部队是不可能去而复返回来争夺和辙的,如果他们敢回来,或者说有心夺回和辙,当初就不会放弃和辙撤退。
既然下缰方向的大华部队不会调头东返,那么自己在和辙就不可能陷入被敌军两面夹击的不利境地。
那如果已经可以确定真正的威胁来自东面,那自己何不来一个先发制人,趁着西逃的敌人立足未稳,自己先率兵杀过去呢?
按照罗笑的理论,只有他一直向东进攻,他的战略纵深才足够长,对方沿着铁路线突围才越不能渗透过他的控制区。
说的直观一些,就是罗笑认为,只要他能打到丰江城下,那么被包围在丰江城下的大华部队,哪怕化整为零,也不可能一路向西越过和辙逃往下缰。
他是这么计划的,也是这么做的:除了一个团的部队沿着铁路线北上荒原之外,罗笑集结了9万左右的部队,包括他手里仅有的一个装甲团,就这么开始东进。
当时已经抵达了和辙周围的赵琛先头部队根本没想到他们的前方出现了敌人。他们还以为和辙在太子赵吉手中,所以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一次是“撤退”,而不是危险的“突围”!这些抵达了和辙附近的部队既没有安排警戒部队,也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
毕竟在他们动身撤退前往和辙的时候,赵琛下达的命令是撤退到和辙,不需要战斗,不需要携带充足的弹药。
原本属于他们的弹药被留给了后卫部队,粮食他们也没带多少,说好的是到了和辙随便吃……
就在这么一个放松警惕的状态下,从西面杀过来了一支不知道来历的部队。所有人都是懵懵懂懂的,大家一脸懵x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被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了个晕头转向,和辙附近的大华帝国部队开始了他们熟悉的节奏:溃败!
他们当然不可能向西溃逃,因为敌人就是从西面杀过来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向东撤退,毕竟他们的身后,还有数十万自己人。
当天下午,罗笑向前狂奔了五十公里,如果不是丰江叛军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罗笑很有可能再推进五十公里……
悲催的大华部队一口气向后撤退了70公里才勉强站稳了脚跟,稳住了阵脚的他们清点了损失,结果发现其实根本没损失什么东西。
除了有几千部队被打散了不知道是被全歼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找不到了之外,其余的部队也就只是丢掉了一些物资和装备而已。
不过他们丢掉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他们一路撤退回来减少的这足足70公里的战略纵深。
赵琛从丰江赶到西线亲自指挥的时候,差点儿被气得吐血:撤退的部队丢掉了辎重,包括宝贵的炮弹还有一部分粮食帐篷等宿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