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捷报

等登州府的船调来东海营,唐清安正指挥人把火器安装在沙船上。

其实唐清安更想要广东的乌船,不过来不及了,而且乌船太贵,一艘官价银就需要要七八百两,同样的价格,可以造五艘沙船。

在原来的时空中,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乌船仍然充当海军军舰,只不过那时,因为已经开始仿制荷兰的夹板船,乌船才慢慢退出了历史。

而现在大周最适合做战船的,就是昂贵的乌船,自己需要拿出功绩出来,才能让朝廷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用在自己身上。

没有大炮,只能把“一窝蜂”“火龙出水”这些“火箭”搬上船,而且沙船也只能用这些火器,真要是用大炮,沙船扛不住后坐力。

最终从山东调来了二十艘沙船,加上东海营的两艘船,合计二十二艘沙船,其余大小渔船三十余艘。

这么多船,运八九千兵都没有问题。

而东海营五百兵,加上二弟刘承敏东海堡原来四十余兵,最近新募两百余兵,全营也只八百人。

之所以要这么多船,唐清安是为了提高运力,他知道以后收拢的人会有多少,这些船远远不够。

但是对比毛文龙出海仅有的四艘船,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文龙靠着这四艘船,才能运多少人?所以很多事情他都是被动的,包括辽民投奔他。

就算如此,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收拢的辽民最多时达百万左右,例如尚可喜归附后金时,曾说。

“自皮岛开镇以来,所得辽人男女奔逸各岛者不下百万。”

这个数字其实是对的,为什么很多史料记载东江镇人口只有几十万呢?

因为这几十万只是留在东江镇的人口,还有几十万,一部分流往山东,一部分进入了朝鲜。

毛文龙起家的资本太少了,所以前中期根本无法把这些力量发挥出来,光一个后勤就让他无力应对。

十分的精力,七分都用在如何养活这些人。

这一世自己不同,起家就是八百兵,大小船五十余艘,地方上有辽东经略支援,边疆有九省统制应援,朝廷里有贾府声援。

这份底气,根本不是毛文龙可以比的。

训练了船队号令,唐清安信心十足,率领大大小小五十余艘船,三千石大米,从东海堡出发。

一路沿着海岸线,过了三岔河,就已经进入了敌境。

辽河口北方是周兵防守,南方是蛮兵驻守,看到海岸线外的船队,惊动了双方营内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