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顾成礼对娶妻这事不热衷,景煕帝瞧出来了,但是在他看来,顾成礼也没露出抗拒之态,那这事就还有戏,等他给这两人多安排些时机共处,说不准就凑成了一对。

顾成礼将这水泥弄出,本就是有意用来防洪,只是没想到他才提出这水泥不久,这酷暑的炎夏转眼就变了天,原本烈日炎炎忽然变成倾盆大雨,夏秋之际本来就多雨,一开始众人也未将其放在心上,只是随着下了数日的雨,也不见有要停下的征兆,众人心里便有了不太好的猜想,连着数日,景煕帝的脸色都不好看。

景煕帝生怕这雨再不停,那黄河一岸就要坚持不住了,愁眉不展地让人盯紧点,旁人皆不敢上前来触他霉头,而顾成礼对此也没办法,他哪里能阻止这天不下雨呢,况且在他将那水泥之事上报给景煕帝后,就不停歇了,又给自己揽了一个活计。

这京外场地大,本来大周开国也不过百年,前朝末年时战乱多年,很多地方都荒废了,这京郊荒地很多,景煕帝寻了一处隐秘的无人之地,便将顾成礼安置在那里,开始建设水泥坊,顾成礼要的那些材料都不是难搞的东西,很快就被收集齐了送往了那个作坊处。

可惜却还是晚了一步,顾成礼那水泥作坊才开张两日,行宫里就接到急报,黄河河口决堤,河南一带被淹,大量流民向京中之地涌来。

顾成礼收到消息时,景煕帝已经带着朝臣班师回朝,他们要赶紧想起应急之策来解决这些难民问题。

黄河决堤不是小事,但也不是罕见事,每年夏秋雨水一多,人们的心就开始揪起,一旦河口决堤,就意味着有大量的难民要远离故乡,而人口劳力本就是如今生产的主力,这些逃离他乡的难民最后返回故土的十中不足一人,顾成礼叹气,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加紧眼下的这个作坊,希望它能早日派上用场。

虽然如今有了足够的材料,但是想要烧制出水泥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主要是如今的各项技术还是很落后,而想要将水泥烧制成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备,那就是炼炉。想要烧制出水泥,炼炉里的温度必须非常高才行,以如今的炼炉根本就达不到这要求,好在顾成礼想到了其他途径来代替,那便是增加氧气助燃以及更换燃料。

顾成礼在水泥坊开张前特地去一些作坊打探了一下,发现如今炼铁之地大多数用的还是气囊鼓风,也有人用的是水排,其实这两者的用途相同,都是往火炉里吹风,这样就可以将大量氧气吹入,从而达到助燃的效果,温度也就能达到更好。顾成礼也不得不感叹,哪怕这些人未曾学过化学知识,但是很多的生活常识里面其实都已经融入了化学知识,若是能将它们系统的传授给人们,还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来。

而眼下顾成礼要忙的却不是这点,他见着如今大周的排风器具后,不由想起前世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的打铁场面,一般旁边都会有一个风箱,打铁人一边用力锤炼铁块,一边抽拉着风箱,让温度达到更高。顾成礼仔细想了想,那风箱似乎是明朝才出现的物什,如今与大周眼下的排风器具相比,也是要好用很多。

而除了排风外,另一点就是燃料了。大周朝匠人们冶炼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用木炭来作为燃料,而木炭烧制出来的炉内温度只能达到一千三摄氏度,若是改用煤炭却能将温度提高到一千八摄氏度,所以顾成礼在开工前,还废了不少力气去找煤矿。

有着景煕帝的帮衬,顾成礼要的这些东西很快都被找齐了,而跟着景煕帝匆匆回朝的百官大臣们,却尚未留意到顾成礼并未回京。

顾成礼在京中名头极胜,但后来却是去了翰林院任职,那是个清闲的地界,故而众人一阵子没瞧见顾成礼时,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而等到众人反应过来时,便已经是数月之后了。

京城处在中原之地,到了冬日却是寒风刺骨,而临近年关,京中的大户人家便开始早早地囤下一些木炭,留着冬日取暖用。

对于京郊的百姓来说,这却是难得的一个赚钱机会,早早伐木烧炭,就为了等天凉了就拉入京城,从那些贵人们手里换些银钱过个好年。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翁拖着一个板车,两鬓已经花白,凌乱发间沾了不少尘土灰烬,拖着板车的十指微微泛着黑,身上衣裳也甚是单薄,吃力地拉扯身后装满了木炭的板车,脸上却露出会心的笑。

想着家中乖巧的孙孙,只要将这车的木炭卖出,就能给孙孙买些甜嘴的糖,还能割些肉过个好年,老翁心里想着,他甚至还盼着能多卖几车木炭,到时候就连孙子读书钱就攒出来,想着日后的好日子,哪怕背脊因拖着沉重之物而被压弯,也不觉辛苦,只觉得是满满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