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来自燕京的惦记

此刻已是农历十一月,离应天府千里之外的燕京已经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燕王府内炉火正旺,朱棣一张脸被火焰映射得忽明忽暗。

他看着面前的道衍和尚,沉声问道:“先生,看陛下的意思,应该是会在这两个孩子中选择一个了。”

道衍点点头,抬头露出了一丝平和的微笑。

“燕王难道忘记了,当日老僧就说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皇太子只会在这二人之中做出选择。”

朱棣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终于在心里放下了那一丝执念。

他原本还奢望朱元璋会在几个兄弟中重新选择太子,那样身为燕王的他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一个。

可是当时道衍和尚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陛下绝不可能在几位剩下的儿子中选择新的太子。

对此他是半信半疑,甚至还存在着一丝幻想,如今看来,一切都被道衍和尚说中了。

朱棣看着火光中道衍和尚那云淡风轻的笑容,似乎又想起了当年第一次见到对方的情景。

当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令人召得道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朱棣在经过道衍和尚的时候,道衍和尚递给他一张纸条,并悄声说要送给他一个字。

他当即展开纸条一看,赫然便是一个“白”字。

那一刻,朱棣心脏狂跳,

他是燕王,王上加白可不正是一个“皇”字?

他当即不动声色,将道衍带回了北平,从此成为了他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朱棣就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位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高人。

他盯着道衍,沉声说道:

“先生说的极是,若是在我们几兄弟中选择太子,定会引起朝廷大乱,父皇自然是不愿见到这样的结果。”

“只不过在允炆和允熥之中,我们该作何打算?”

道衍微微一笑,伸手拨了拨炭盆中的火苗,悠然道:

“燕王若是只想在这北平中做个燕王,那就选择允熥,若是还有其他想法,那就选择允炆吧。”

“此话何解?”朱棣迫不及待的问道。

道衍眉头微挑,眼神中射出一股凌厉之色,晒然笑道:

“燕王雄才大略,难道这点还看不出来?”

不待朱棣回答,他又继续说道:

“允熥背后站着的都是淮西旧人,日后若是燕王起事,可有信心与之一较高下?”

朱棣眉头紧锁,他虽是武将出身,参加过无数次的战役,但自问若是碰到蓝玉那帮老家伙,绝对会被打得满地找牙。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支持允炆?”

道衍点头,“允炆背后不过是当年浙东一党,多以文官为主,治天下尚可,平天下嘛”

“嘿嘿!”

道衍一声冷笑,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朱棣眉头顿时舒展开来,站起身来大笑道:

“如此甚好,御书房中那一场比试,允炆大胜,父皇自然会选择他为太子的继承人。”

道衍微微摇头:

“燕王妄下定论,为时尚早。”

“你是行武之人,难道没有听出允熥那话看似简单,实则句句诛心,你以为陛下听不出来?”

朱棣凝眉,良久之后才点头说道:“其实我早就想过了,只是不敢相信允熥还是个孩子,竟会有如此见识。”

“自古英雄出少年,燕王不可小觑。”

道衍呵呵笑道;“所以说,最后到底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啊。”

“那我们又该如何?”

朱棣略有些紧张的问道。

“无妨。”

道衍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竖起一根手指说道:

“第一,发动燕王在朝中势力,替允炆造势,所谓众口铄金,陛下虽然睿智,但群臣的话也不可不听,不可不信!”

说到这里,道衍竖起了第二根指头。

“第二,争取允熥,也就是争取到了他身后的淮西一党,到时候对燕王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要如何争取允熥?”朱棣急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