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陈武也是老革命了,在陈胜起义之后便竖起大旗反秦。虽然武艺出众,可脑子不大好使,不像秦嘉武臣之流打着张楚王的旗号作壮大自己的买卖。他偏要独树一帜,自个作诸侯。这独树一帜的结果是:革命来革命去,手中只有四千人马,占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后来终于开窍,知道自己没有割据称王的命,在刘邦西征之初,便率领他四千人马悉数来投效“赤帝之子”。
那时刘邦还没像现在有二十万军马,手下还是那从彭城带出的一万来号人。一下子多出四千儿郎,可不是小数。刘邦大喜过望,照例给了陈武一个热情的拥抱。做了汉王后,也没亏待陈武,封他为刚武侯。
为何那陈武要称赞曹参智勇双全,难道那刽子手出身的曹参也算智勇双全吗?
这一方面是因为陈武乃典型的有勇无谋之徒。在他脑子,只要会那么一点计谋的将军,就算是智勇双全了。
另一方面那曹参确实替大哥刘邦争气。
在刘邦入主沛县之后,曹参知道革命可不是砍死囚的头那么简单,敌军的头不会撑着给他白砍,少不了要上阵杀敌。
他武功不及樊哙周勃夏侯婴,凭什么去冲锋陷阵,攻城掠土?想来想去,只有用脑。
于是曹参买来一大堆兵书,每日苦读,还向萧何请教最高深莫测的管理学。那股子认真劲,可追得上三国时吴国大都督吕蒙了。
光独死书还是不行。要是那样,不知会出多少兵法大家。种子要想发芽,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还须名师指导。
那沛县一帮哥们都是那么回事,就没几个人会兵法,曹参哪里会遇到什么名师?幸而张良来到沛县,才教了他那么几招。学来学去,还是个半瓢水。
就是这半瓢水,已经唬得住人。在沛县那帮不读书的兄弟眼中,他曹参满脑子韬略,佩服得不得了。行军打仗遇到难题,总要向他请教:老曹,兵书里怎么说的?现在俺该当如何?
他也一直手风顺,未遇到棘手的敌将。在刘邦大哥的革命事业中,就这么瞎猫子逮着死耗子出了几个计谋,屡试不爽,都给他蒙对了。
在曹参的脑子,沛县老将中就他老曹有才,这大将军之位该他来坐。今日来了个纵横家弟子韩信,坐了那帅位,他如何甘心?
※※※
上任伊始,便遇到挑衅,本在韩淮楚意料之中。
这帅位虽好,也不是人人能坐。想要把这大将军当得稳当,如何征服众将,收众人之心方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