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革命与反革命的厮杀中,无论红军还是白军,最能打仗的恰恰是哥萨克。如邓尼金、高尔察克、克拉斯诺夫等都是著名的白卫军哥萨克将领;而红军哥萨克中也有众多战将,如库班哥萨克将领克楚别依,乌拉尔哥萨克夏伯阳,最著名的则是传奇英雄、苏联元帅布琼尼,他指挥的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所向无敌、威服四海。

在莫斯科的绘画艺术博物馆有一幅斯大林会见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高级将领的油画。哥萨克将军们那种谈笑闲强虏灰飞烟灭、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迈气概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此刻,你才能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做“史诗般的英雄”!

其实早在此前数百年,哥萨克骑兵就已经令周边民族闻风丧胆,俄罗斯征服中亚、吞并远东庞大领土的时候,无时不闪现他们的身影,剽悍,野蛮,甚至是亡命等词汇,都可以被用在他们身上。反过来说,也证明他们的战斗力之强是当时的中亚各游牧民族所无法比肩的。他们是冷兵器时代西方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从欧亚南部大草原,进入东方站稳脚跟的军队,(虽然这其中他们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构当)而在此之前,敢于入侵者无不铩羽而归。

三、地位显赫的顿河哥萨克

在哥萨克的12个分支中,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有顿河、库班和捷尔斯克三支。顿河哥萨克则是其中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大、战绩最辉煌的一支,其主要居住地在顿河流域。

顿河位于俄罗斯平原南部,北起图拉州,南至亚速海,全长187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顿河流域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顿河哥萨克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顿河,这条因肖洛霍夫的不朽名著《静静的顿河》而闻名于世的河流秀美如画。顿河从作家的故乡流过,河水在并不宽阔的河床里静静地流淌,悄然无声、平滑如镜,几只打鱼的小船仿佛被凝固在水面上;两岸绿草如茵、炊烟袅袅,远处高高的山岗上一座雄鹰展翅的巨型石雕象忠诚的哨兵警惕地捍卫着故乡的土地;如洗的碧空下,风卷白云如青鬃烈马载着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呼啸而过……如诗、如画、如仙境,那种美不是中国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而是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丰腴、粗犷和深邃的阳刚之美。正是顿河孕育了哥萨克侠肝义胆的个性和活力四射的激情。

从15世纪起,顿河出现了第一批哥萨克居住点,16世纪末在顿河以及北顿涅茨克河、麦德维查河、霍别尔河、布祖鲁克河和热列别茨河流域逐渐形成了绵延800多公里、拥有150万人口的哥萨克居民点。20世纪初发展到134个村镇,353万人,其中哥萨克149万,本地农民90万,还有外来移民114万。在俄罗斯境内,每三个哥萨克中就有一个是顿河哥萨克。顿河哥萨克拥有哥萨克最庞大的军队,其常备部队约有20个团近3万人,一旦发生战事即可扩编,以保证战争之需要。在一战期间,顿河哥萨克投入了60个骑兵团、6个步兵营、136个独立连、33个炮兵连和5个后备团,总兵力达10万人,占哥萨克全部参战人数的13,充分显示出它在哥萨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的顿河哥萨克军事州辖区包括今日的罗斯托夫州、伏尔加格勒一部、卢契扬克、沃罗涅什州和卡尔梅茨克自治共和国。老切尔克是1644-1805年顿河哥萨克的首府,1570年顿河哥萨克在这里建立了军事政治组织。老切尔克在鼎盛时期人口多达34万,19世纪后日渐衰落,到20世纪已破败不堪。1970年在肖洛霍夫的建议下,当时的俄联邦政府于同年12月正式将老切尔克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区,使这个哥萨克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得以重现生机。老切尔克占地180公顷,现有居民1700多人,历史文化遗迹100多处。

1805年顿河哥萨克首府迁往距老切尔克约30公里处的新切尔克。从19世纪初到十月革命前的1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顿河哥萨克的军事、行政、教育与文化中心,苏联时期成为工业重镇,现有人口20多万。如果说在老切尔克看到的是逝去的历史,那么新切尔克展现的则是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雄姿。这里有高大雄伟的教堂,气势恢宏的顿河哥萨克军事州首脑官邸,富丽堂皇的哥萨克军官大厅,威严肃穆的士官学校和叱咤风云的人物雕像等等,无不显示出其历史上的辉煌。位于市中心的顿河哥萨克历史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藏品最丰富的顿河哥萨克博物馆,它详细记录了顿河哥萨克发展的历史。

最值得彪炳史册的是顿河哥萨克因在1812年抗击拿破仑入侵中的辉煌战绩,而受到沙皇御赐镀金军刀和在首府新切尔克城东西入口处各建一座凯旋门的最高奖赏。一个城市建有两座凯旋门,这在俄罗斯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市中心,民族英雄普拉托夫将军的纪念雕像和凯旋门与博物馆一起向世人炫耀着顿河哥萨克辉煌的历史。

哥萨克的历史是伴随著侵略和扩张成长起来的,在辉煌的背后,哥萨克也有着极不光彩的一面。哥萨克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群体。沙皇对哥萨克奉行的优厚土地政策更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为了攫取更多的土地,哥萨克不断地迁徙和对外拓殖。

纵观哥萨克的征战史,除了19和20世纪两次抗击外敌入侵的卫国战争外,其余大多是领土扩张性质的征战。其中向远东地区的扩张持续时间最久、侵占的疆土最多。早在16世纪,翅膀尚未长硬的哥萨克就开始了向东方的远征。1584年,顿河哥萨克首领埃尔马克将军率领哥萨克骑兵从库丘汗人手中夺取了西伯利亚并将其归入俄国版图。在顿河哥萨克首府新切尔克的那尊巨型埃尔马克铜像,就是为了表彰他的这一“丰功伟绩”而建的。

到了17世纪中叶,哥萨克骑兵进入黑龙江流域,在沿江两岸洗劫村庄、杀戮居民、抢筑城寨。19世纪40年代,沙俄利用鸦片战争之际大肆入侵我国黑龙江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在那里设哨所、建村屯。1858年,阿穆尔和后备加尔哥萨克军的缔造者、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将军亲率哥萨克远征军进犯我瑷珲城,迫使镇守黑龙江的奕山将军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但沙俄政府并没有就此罢休,1900年哥萨克远征军又制造了令人发指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强行占领了黑龙江左岸的旧瑷珲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从我国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16世纪80年代以前,俄罗斯的东部边界没有超过欧亚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从1584年埃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短短一百年间,其东部边界已推进到太平洋,领土扩大了三倍以上。如果说一个世纪以前俄国还是一个地道的欧洲国家,那么一百年后它已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在沙俄长达数百年的领土扩张中,哥萨克充当了沙皇侵略的帮凶和急先锋。

四、哥萨克的消亡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的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哥萨克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十月革命后,在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和西伯利亚等哥萨克聚集地相继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传统哥萨克对颠覆性的革命运动抱以怀疑和仇视态度,大批哥萨克荣誉军人出于对革命的恐惧加入了保皇党阵营,站在白军一方同红军作战。也有少数成为红军将领,如红军顿河哥萨克骑兵军团司令弗·米尔诺夫、红军混成骑兵军团司令勃·杜缅科,最著名的则是苏联元帅谢苗·克琼尼指挥的红军第一骑兵军,这些用红色意识形态武装了思想的哥萨克人无比狂热的忠于苏维埃政权,他们的骁勇善战延续了哥萨克人的传奇。面对白军的反扑,苏维埃对哥萨克地主、富农与上层军官实行打击、镇压,同时把普通士兵吸引到苏维埃政权方面来。红军哥萨克为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