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刘协急招杨彪和杨奉等文武官员商议,“诸位卿家,如今李、郭二贼再度来犯,众卿家可有良策?”

“陛下,董将军前些日子带了三万大军向东开进,如今敌军来犯,我等兵力不足,如何能抵御敌军。不如弃了雒阳,渡过黄河后,无论是去河内张扬将军处还是河东,都比在雒阳强。”李乐早就对在雒阳的生活不满,虽然他们被皇帝的诏书脱了贼身,却依旧怀念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早就想走,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走成,如今又给了他们一个理由,他们怎能不抓住呢。

“不可!朕历经千辛万苦方才返回雒阳,如何能说走就走。李傕、郭汜二贼不也在众卿家手中败过数次嘛,难道此次就不能在击败他们?”刘协听到李乐建议他离开雒阳,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高声叫了起来。

“陛下!陛下还请息怒。李将军也不过是为了陛下的安慰着想,虽有疏忽之处,却也是对陛下的一片拳拳之心。”杨奉打着圆场,面对着李傕、郭汜和张济的联军,他可不愿意一个人面对。

“正是,正是。陛下,李乐将军也是过于担心陛下的安危而有些口误。”韩暹说。他和李乐不同,他的功利心更强,虽然此时情况紧张,但他也不愿意如此轻易就放弃来之不易的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而且他知道董承出兵的原因,他相信只要李傕、郭汜来犯雒阳的消息传到董承那里,董承必然回军,说不定还能将曹操的大军一起带过来。

不得不说这韩暹虽出身微寒,也未曾就学,却有着华夏民族老百姓特有的狡猾。他已经了董承已和刘协连为一体,不会听任刘协陷入险境,再加上董承回军后能顺利开进雒阳的曹军,雒阳根本就是似危实安之局。如今说说好话,不但能得到李乐的感激,还能得到皇帝的好感。实在是一桩不会赔本的买卖。

“陛下,以臣只见,如今唯有收缩兵力,全力抵御敌军。臣已命梁县驻军向雒阳开拔,不日即可抵达。还请陛下再将卫将军董承召回,加上董将军的三万大军,臣可确保雒阳无虞。”杨奉虽然不知道董承这三万士卒的去向,可他却是军人出身,一直就看不起李乐、胡才、韩暹这些盗匪头目,即使他们如今也成了朝廷官员。而且面对着西凉军,相对李乐他们的那些乌合之众,杨奉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士兵。

“太尉之意如何?”刘协还是更加信任一直从雒阳陪着他到长安,又陪着他回到雒阳的老臣杨彪。

杨彪此时心中也在叫苦,若不是没办法,他才不会让杨奉这些人混迹朝堂,可他看重的袁绍和曹操目前都没有回音,让他不得不继续忍受这些他根本就瞧不上眼的家伙。

“陛下,老臣虽是太尉,但论及战事却不如几位将军熟悉,陛下还应多听取几位将军的意见。”杨彪不是傻子,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文人,对指挥作战根本是一窍不通,所以绝对不会不懂装懂的充内行。自己的老友张温在西凉掌军的旧事杨彪清楚得很,若非老友不懂装懂,还不听军中宿将董卓之言,又岂会又五年前的惨剧。当时老友张温还有孙坚为其爪牙,他如今可是无人相助啊。而且李、郭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他杨彪可不会主次不分。

杨奉他们也知道杨彪平时瞧不上他们,毕竟人家出身名门,也是四世三公。论身份地位,一点都不比当年的袁家差,只不过家中没有向袁绍、袁术兄弟那样执掌军权的子弟。在刘协询问杨彪时他们都已经做好了被杨彪驳斥的准备,谁知道杨彪却压根儿就没有向他们发难,反而建议刘协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虽然是行伍和盗匪出身,此时也对杨彪有了些感激。

“太尉老成谋国,朕就依太尉之言。雒阳的防御,就交与几位将军去办。”刘协闻弦歌而知其雅意,顺水推舟的说。

“臣等谢陛下信任,必然尽心竭力,不让李、郭二贼惊扰陛下。”在杨奉的带领下,李乐、胡才、韩暹一起向刘协做了保证。

可是杨奉回到军营后却犯了难,他在对着刘协的时候虽然信心十足,此时却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杨奉在军帐中不停地踱步,一面骂着董承,一面思考着应敌之策。

这时杨奉的亲兵来报,说有一位朝廷官员前来拜访。杨奉或许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立刻让人进来。

“公仁兄,原来是你。”杨奉见到来人,立刻笑着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