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现在残疾得成了废物,但是他的头脑没坏,才情仍在,要是把他派往南线是最好,忽必烈摇头道:“忠和,你身体欠佳,不宜过渡操劳,就不用去了。”
摇摇头,郭侃在纸上写道:“皇上,臣去为宜。”
就目前来说,忽必烈身边并非没有独挡一面的人,比如贴木儿,巴布尔都是不错的人才,可是他们已经陷在东线,除了郭侃外还真找不出来一个人来,对于这点忽必烈也是明白,沉吟了一阵,道:“忠和如此忠心王事,朕心甚慰。只是,太也劳累忠和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诸葛亮的名言,意思是说他会尽忠到底。
对于这点,忽必烈并不怀疑,道:“忠和是朕的大忠臣,朕信得过。忠和,现在的情势,对于朝廷来说有利,也有不利。不利的是,要是南朝在短期内动手,三弟的军队还没有发挥出作用,问题就麻烦了。有利的是,朝廷在得到三弟的援军之后,实力大增,只要三弟的军队发挥作用,这胜局就定了。忠和,在先前朝廷处于不利境地,你们这些汉臣就没有想过投靠南朝吗?”
郭侃提笔在纸上写道:“臣不敢。”
郭侃忠臣,没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忽必烈信得过,点头道:“忠和,你给朕说实话,你们这些汉臣有没有希望南朝取胜?”
点点头,郭侃在纸上写道:“臣也是汉人,汉人的朝廷北伐,光复中原臣心中所愿!”
看了郭侃写的字,忽必烈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叹道:“忠和,从你祖父追随太祖起,你们郭家已经三代在朝廷为官,你们的汉人情结就这么难以斩断?”
“谢皇上隆恩眷顾郭家三代,臣无限感激!臣毕竟是汉人,这是臣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臣的祖父是汉人,臣的父亲是汉人,臣也是汉人,臣的后人还是汉人!”郭侃轻叹一声,在纸上如是写道。
这话要是换个人,必然会暴跳如雷,忽必烈却只是微微一笑,很是赞许道:“不忘根本的臣子才是真正的忠臣!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现在的南朝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正是你们汉人期待了百年才出的一代明君,你就没有想过投靠过去吗?以忠和之才,要是回到南朝,必然是高官厚禄,还会有一个美好的名声,你为什么不做呢?”
郭侃缓缓摇头,在纸上写道:“南朝招臣数次,都给臣拒绝。”
这也是事实,忽必烈知道,问道:“忠和为什么拒绝你们汉人朝廷的招降?”他还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吾已胡服!”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李陵的名言。
李陵本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围歼他。李陵且战且退,一直打到快到汉境,匈奴单于都拿他没办法,准备放弃全歼他的打算。就在这时,一个叛徒出卖了李陵,把李隽的困境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整军再战。李陵不想让士卒无谓而死,把士卒遣散,投靠了匈奴。
李陵投靠匈奴,本来是想找到机会反水。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姓李的汉人军官教匈奴军队汉军的战术,这事给西汉的间谍发现了,却误以为是李陵干的,汉武大帝一怒之下,把他的家人全给杀了。从此以后,李陵绝了回归的念头。
到了汉宣帝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又恢复了强盛,汉宣帝决定把汉武大帝击胡的大业进行下去,对匈奴大举用兵,进行战略追击,派人招降李陵。李陵和汉使见面后,谈了一阵话,汉使提到要他重回汉朝一事,李陵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出了一句话“吾已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