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的战舰航速没有达到设计中的25节,但由于流体力学,船舶在浅水中的速度本就要比在深水中低上一些。如果放在动辄数千米深的大西洋内,船只在航行时所产生的海底扰流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速度还将较当前在35米水深处所测得的航速有相当程度的提升。根据经验公式推算,即便是以当前31000吨的满载吨位,在深水中跑出25节的速度甚至都不是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航行阻力,此前德国工程师们已经用模型在水池中进行了大量试验,并不断对战舰的水下线型进行完善。无论是高速冲刺,还是低速巡航,德国战舰的表现都是各国同行中的闪耀亮点。在之后的海试中,战舰的巡航功率和燃料消耗也得到了标定;在装载2100吨煤炭、930吨重油的情况下,国王号的续航力分别为5600海里12节,4500海里14节,和2050海里24节。
“身型宽厚的战列舰竟也能达到如此高速,这已经足可跟随战列巡洋舰队一同行动了!”舰长莱纳斯上校看着手下参谋的记录,眼中满是惊喜交集的神色。相比于速度,火力和防御更是国王号得以目空一切的资本:一旦其出现在英国战巡面前,留给对手的就只有绝望这一种心情!
第545章 绝世龙牙(下)
“轰隆隆!”伴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虎啸龙吟,国王号战列舰的4座双联装主炮塔在一瞬间喷涌出四十米长的紫浪红涛;强烈的炮口风暴如飓风肆虐,在炮口下方的蓝色海面上激起大片奔涌的白色水波。过不多时,远方海面上陡然狂涛骤起,8根参天摩云的水柱在一片白浪中滚滚冲天;即便相隔超过15万米之遥,仍可清晰感受到这一轮齐射中所蕴含的恐怖声威!
“射程16200米,测距误差205米;各着弹点远近散布界276米,左右散布界69米。”手持通话筒的军官在进一步复述确认之后,随即快速在海试日志上记录下了这组战舰全齐射时的火控数据。得知这轮齐射的散布情况之后,一直紧紧凝望远方海面的清英不由得神色一松;他缓缓取出了之前齐射时塞入耳中的棉团,脸上露出了一丝惬意的笑容。
历史上,为了对抗英美那些装备343甚至356毫米主炮的超无畏舰,不甘落后的德国人奋起直追,在1912年末开启了380毫米重炮搭载舰的新纪元。然而,由于德国在之前所研发的舰炮口径最大仅为305毫米,中间跨度实在太大;为了保证这款全新的重炮能够及时上舰,设计师不得不牺牲了一部分的火炮性能。该型火炮采用中速轻弹,只能保证在中近距离内拥有可观的穿深数据;一旦距离拉远,即便是有硬被帽相助,该款火炮的穿深也一样不如人意。有鉴于此,当清英受命主导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时,便决定要为其装备一款威力更胜历史的380毫米舰炮。该炮不仅能在一战中成为无坚不摧的开罐器,在下一场战争中也将拥有对后辈新舰造成威胁的能力。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位面的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追求更强力主炮的底气。在清英的推动下,德国海军从前无畏时代起就走上了一条主炮火力和防护生存并重的战舰建造道路,并在1910年末完成了350毫米火炮的研制工作;而在世界军火界都堪称泰山北斗的奥匈斯柯达军工,也和德国克虏伯结成了远超历史的紧密合作,这使得德国海军在大口径火炮上的研发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
经过两家的通力协作,全新的380毫米l45舰炮终于在1913年下旬通过军方验收试射成功:而更多的同型火炮则被生产出来,装入早已铸造成型的半成品炮塔内,并在巨型龙门吊的起吊下按期完成了舾装工作。该型火炮重912吨,能将800kg的炮弹以820s的速度射出炮膛,炮口动能较历史上的380毫米舰炮提升了12有余。在试射当中,该炮在16万米的距离上穿透了390毫米厚的克虏伯硬化装甲,几乎能在当前的海战中洞穿一切防御。由于当前的材料技术和冶金水平所限,采用更大重量的弹丸难以保证在命中目标后的强度,因此该炮的炮弹重量仍是控制在了较为常规的800kg,准备在后期再换用重弹。
不过,斯柯达军工的火炮技术却向来都是以嗑药闻名世界的。德国海军在利用了其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副产品:该炮的身管寿命因炮口动能的增加而下降到了260发,不复历史上的300发一般优越。而清英所另外担心的一个因素,则是强劲的炮口动能可能会带来炮弹散布距离的增加。如果散布过大,则必然会造成炮击精度的下降(无法理解的话请自行参考wot中炸b的那个瞄准圈,该圈就是炮弹的散布范围)。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8炮齐射的散布率仅为17,克虏伯的工程师们在这一点上已经是做得相当出色了!
而相比于8门380毫米重炮的火力和至少245节的航速,国王号最闪光的地方,却是她完全有别于此前任何一艘战舰的装甲防御体系。
国王级在防护上与之前德国主力舰艇的最大区别,便是它完全取消了保护炮廓的上部装甲带,这一变动使它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从全面防护到重点防御的历史性转变。其主装甲覆盖了战舰65的水线长度,厚度增加至350毫米;而布置方式则是从以往的垂直变成了18度的内倾,从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它对来袭炮弹的实际防御能力。为了弥补应装甲板内倾所带来的迎弹投影面积减小、同时增加对水中弹的防御几率,该级舰的主装甲高度达到了惊人的58米,在满载时一直延伸到了水下24米的区域,已是拥有几乎不逊于黎塞留级的迎弹面积。
尽管由于发泡水泥这一关键性子系统的未能出现,使得国王级没有采用维内托一般的剥被帽设计;然而这一大厚度大倾角的主装甲带,即便是放在另一个位面中,其防护等级也是仅次于大和、维内托、和纳尔逊这三巨头的顶尖存在。即便是面对二战的406毫米巨炮,如此主装保护下的核心舱也足可称得上是稳如泰山!而由于主装的几乎绝对可靠,用于再保险的穹甲也就随之取消,原本的双层甲板合并成一道单层的130毫米主水平,安装在主装甲带上沿的中甲板位置。对于一战时期的海战而言,这一厚度的水平装甲也同样是坚不可摧的存在;而即便是到了下一场战争中,要想加厚水平装甲,在施工上也并不会有过多的困难阻碍。
除了最关键的核心装甲盒,国王级在防鱼雷、防水中弹、保护传动轴和武器系统上也都尽量做到支应完全。主炮塔正面装甲厚达400毫米,且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炮座防护稍逊一筹,但也有380毫米的惊人数额。动力舱的水下防雷采用全新的空-液-空三层纵深达到5米的舱室,辅以一道50毫米的高弹性均质钢,防雷能力较之前的战舰同样大幅提升;弹药库段则是两道70毫米的纵向隔壁,在兼顾吸收鱼雷爆炸能量的同时,保证将水中弹阻隔于弹药库外。为了抵挡近失弹和炸弹弹片的侵袭,该级舰还保留了首尾水线部位的70毫米轻装甲带。
相比于历史上大和的防御体系,国王级在吸取它一切菁华的同时,也做出了时代环境下的相应改进。清英完全可以笃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余列强都再造不出能比它更强悍的存在了。随同经历了全速试航和火炮试射之后,得到了第一手数据的清英乘坐鱼雷艇提前返回了基尔港;在今后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国王号都将在波罗的海中进行训练,如此才能尽快形成完全的战斗力。